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模式的研究

黄书春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400042)

【摘要】对我国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实施是“2+1”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工程结合”、“做中教、自豪中教”的教学理念。但专业的课堂教学很难“教、学做一体化”和细致,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工程的结合模式为基础,创新性地推出了“3统-2贯穿”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护理人员专业工程结合教育“3统-2贯穿”的人员培养模式,以及创新的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人员;临床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03-02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精通某一领域的护理工作,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短缺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学历较低。为了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立足现状,为临床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人员。

1.成效的主要探索内容与实践

1.1“3统-2贯穿”护理人员培养模式

是指整合五个教学改革实践、专业教学和专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其内容是:教学环境和统一到医院环境、课程、教学内容和护理工作任务是统一的,专业的教师和护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资格培训,人文素质的培训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2“3统-2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为主导,以护理过程为基础,体现工程课程体系整合的深度,通过培养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的改革,建立了“3个统一的2个贯穿”的教学模式。

2.临床实践中培养模式

2.1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即具有临床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先进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国内外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与涉外护理复合型高级护理抢手人才[1]。

2.2培养规格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达到五个方面要求:(1)确立护理专业的核心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现代护理哲学的全体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怕挫折,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团队精神和治愈病人的精神。(2)优良的护理专业人员素质:认真和勤奋工作,开拓创新,谨慎自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面对任何困难,奉献,不屈的信念,有顽强的毅力和豁达、开朗、乐观的态度;具有较高的医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胜任艰苦的工作,能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3)掌握现代高级护理人才的必要知识:掌握临床医学、预防保健、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常见病的分支机构和急、重症患者的护理程序、手术及护理和强化护理技能,以“健康”为中心,提供整体护理[2];熟悉国家护理伦理、护理法规及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法律法规。(4)高级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社区卫生服务、心理和心理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的基本能力;有医务人员必备的医学素养、临床工作思路、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新方法;英语听、说、写并达到国家级水平;计算机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达到国家的水平,有丰富的工作经验。(5)掌握高级护理人才的方法和技能:基本方法必须掌握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在毕业实习、实践中,必须把握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方法;在毕业实习手册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护理、临床常见病护理方法和技能培训;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掌握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

2.3培养模式

根据培训目标、培训规范和要求,以及整体的培训模式,主要在教育教学中应形成以下特点:(1)优秀的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以基础和临床护理能力为核心,加强专项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3]。(2)突出非专业素质教育:对于护生,非专业素质往往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已列入非专业素质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加强,对于每一个项目和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考核都要精心组织,一定要注意实际效果。(3)优秀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现有的“模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医院,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4)突出考试方法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考试方法的改革。护理专业,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以测试知识为基础的考试应试能力的变化;二是单一形式的闭卷考试以外的各种考试形式。(5)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特殊设计,设置一个课程由教师授课,学时,学分,让学生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方向或领域。学习报告或学习笔记作为研究的结果,组织专业的教师或行业专家进行审查,给出结果和学分。

3.总结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育“3统-2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体思路体现了先进的护理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理念。通过“院校合作”,构建了适合护理专业临床实践的教学环境。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两条经验,即推行工学结合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思想,走以“院校合作,做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晓林.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体系的构建[D].四川大学,2012.

[2]王明书,冯朝菊.护理程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2,11(10):790-790.

[3]沈旭慧,林梅,姚金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8-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