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造民办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3

如何构造民办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陈建华

陈建华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从战略整合、组织整合以及技术整合等三个层面来讨论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构造问题,并从办学思想、内部

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构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046-02

一竞争力构造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竞争力构造的条件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社会中,作为民办高职院校,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只有生存问题解决以后,才会考虑发展的问题。众所周知,发展必须靠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包括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资源优势以及科技创新等,这对于那些求得长远发展的民办院校来说,是切实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民办院校在前期解决了生存问题,到了中期自然会面临发展的难题,不论是数量上的“外延”发展,还是质量上的“内涵”发展,都要靠竞争力来打造。所以说,竞争力构造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是需要因“时”而异,只有时机成熟,具备一定实力的院校,才有可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竞争力构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竞争力对于一所院校来讲,也许是“与生俱来”,也许是靠后天努力形成;但是对于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来讲,恐怕得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形成。而这种努力,对于民办院校而言,是艰辛的、更是长期的,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财力。因此,竞争力形成并不能很快,它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把它当作一项长期工程来抓。

3.竞争力还需社会来检验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要有建立竞争力的资源,当然,这种资源可以是稀缺的,比如生源问题;可以是不可模仿的,比如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可以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学院的一些特色专业等等。其次,要有建立竞争力的持久资源,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院文化和师资队伍。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构造还必须依赖于社会的检验,也就是说衡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是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是院校自己来评价,而是由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让用人单位满意来决定的。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按社会需求办学,构造出能经得住社会检验的竞争力。

二竞争力构造的要件

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构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依托战略整合、组织整合以及技术整合共同来完成,如右上图。

1.战略整合——做什么

战略整合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十分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办学路径,合理制定办学目标。简言之,就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做什么”的问题。它把办学思想、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整体加以考虑,以体现出院校全新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现高职院校决策者个人综合素质及其人格。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职教育中,民办高职院校已面临着更大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具有较高素质。高职院校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及其人格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理由很简单,没有一位优秀的决策者,没有一位起核心、带头作用的好领导,就不可能形成凝聚力,就不可能把学校管理好。好的领导者首先要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进取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其次,要有密切联系员工的工作作风,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再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不要只“喊口号”,不要只“印文件”,不要只“开会”;最后,要有胆有识,眼光长远,没有这种精神和胆识,是难以管理好一所高职院校的。

2.组织整合——怎么做

组织整合涉及院校资源配置,包括机构设置与运作、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制度与规范等等。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管理制度与规范尤为重要,它考验一所院校的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如各分院、系、部的管理者直至教师,两部分管理者形成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校级管理者制定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两部分管理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团队,才能形成竞争力的要素。如何保证形成的是合力,而不是“离心力”呢?这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来保证任务的落实、目标的完成,当然少不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想达到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目标,离不开独特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密切相联,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相反,如果监督机制不符合实际,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时还会阻碍员工积极性。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组织各方面的资源,也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技术整合——靠谁做

众所周知,在民办高职院校里,通常强调的是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显而易见,这里所谓“技术”,一般指教书育人的能力。老师是“传教者”,是培养学生切身导师,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一位优秀教师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学生;而一个优秀学生却需要很多教师共同来培养。换句话说,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优秀教师,需要靠这些优秀教师来教育学生,来完成不同教育目标。师资力量同样也是决定民办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但如何让师资力量发挥出更强的作用呢?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老师工作的幸福指数。作为学校的领导,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把老师放在第一位,以激起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对老师进行情感投资,让老师心甘情愿地为学校的发展而鞠躬尽瘁。董事长、院长要切实提高老师工作的幸福指数,要时时走到老师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困难,解答他们的疑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高度重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和健康;要经常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老师们感觉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他们便会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能主动为学校多承担一些额外工作。老师们就会融入学校,不断成长,从而变成一个个“好老师”。这时,学校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增强,面对任何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学校都能泰然处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依托自己强有力的竞争优势:(1)要有正确的战略指导;(2)要有规范的教学管理;(3)要能高效地组织老师参与工作,并能留住老师的心。

三构造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明确办学思想,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应立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产学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渠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上。院校应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设课程,立足就业抓教学,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设置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指标。在狠抓教学质量、树立品牌意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定单培养”,探索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教学、以就业促招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如果把生源素质、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实训基地建设等视为投入;把学院的竞争力看成产出;那么内部日常运营所涉及到战略、组织、技术,如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管理手段运用等可被理解成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投入必须通过过程的转化运行后产出。民办高职院校基础投入的薄弱状况是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学院自身努力解决的,但是提高教学过程转化质量和速度则相对而言较容易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过程质量管理,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3.自主优化办学条件,增强设施建设

经费问题一直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大难题。绝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因为历史短、起点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办学条件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不尽快改善,势必会影响发展。经费缺乏,又要谋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唯一的途径只能是苦练内功,自主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只能自己积极创造条件,以改革求发展,利用各种渠道,开源节流,内部挖潜,想方设法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如何自筹资金?主要有四条途径:(1)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以增加学费收入;(2)积极实行后勤社会化、致力于发展校办企业,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增强学院的“自我造血”功能;(3)努力争取政府经费投入和优惠政策;(4)要敢于向多方面渠道融资,如商业贷款。通过上述途径,加强基层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办学条件,为院校未来发展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提升并稳定师资力量,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是决定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并稳定师资力量,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团队,应该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在提升师资力量方面努力做到:(1)大力引进骨干教师;(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3)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在稳定师资力量方面,应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当然,学校的工作中心还是学生,如果学生的能力素质无法提高,学校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学校就会失去活力。但学生的中心地位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当学校把教师的一些问题放在心上,也就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每位教师都会感觉到:在这工作我很幸福!这样,教师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才会为了学院的长远发展去贡献力量。

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因学校的管理不科学而不满,他也许会将这种不满带进课堂,课堂上没有了笑容,对学生讲解失去耐心,甚至可能会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这样只能使教学流于形式,缺乏效果。

除此之外,稳定师资力量还要给教师减负。有的民办院校为了便于招生,学生好毕业,对学生疏于管理,甚至不采取任何奖惩措施;有的为了节省开支,对教师的管理却一味地强调监督,“从严治教”,从不谈及任何奖励;而这样换来的后果必将是教师更加厌教,学生更加厌学。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那么,我们学校领导为什么不尝试着改变对教师的管理理念呢?要为老师们减负,就要毫不手软地砍掉那些束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条条框框。只有让教师们真正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他们才会有时间去搞教研,抓教学。只有让教师们处于受鼓励和表扬的氛围中,他们才会更加主动求上进,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情绪由“要我教”变为“我要教”,从而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钱兴、张春平.准确把握内涵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7(3)

[2]李刚.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王毅.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创新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王前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