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

/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

王立信

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医院(黑龙江五九七农场155610)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的强直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主要选择的是2010年6月-2013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所有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脊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患者总人数为27例,共包括38个髋关节。对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在手术之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回访可知,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髋关节无法进行活动,但是经过手术之后活动度可以达到147.4°,平均的屈髋也达到了92.6°。另外,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等都有明显的好转。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髋痛现象消失,能够正常行走,而且很少出现或者是几乎不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在对强脊炎髋关节强直的治疗中可知,采用手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提升髋关节的灵活程度,矫正关节畸形的现象,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完善其生活的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方式可以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可以累及到中轴关节,在疾病后期会出现脊柱的凸起或者是强直的现象。从目前的治疗方式上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疗效显著。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访,可知,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治疗的效果。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可以将这种手术技术进行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组研究中,患者的总数为27人,其中男性占据23例,而女性为4例。其中男性的髋关节共34个,女性仅为4个。这2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6岁。患者的病程从6年到30年不等,平均的病程为13.4年。经过临床诊疗,患者出现的而主要病症为侧髋关节强直,屈曲畸形等,畸形程度达到31°,角度小于40°,Harris评分为16.6分。患者的髋关节间隙变小,设置消失,所有的患者都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式。

1.2手术要点

首先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形式,如果患者的腰椎韧带的钙化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要及时采用气管插管的形式来进行麻醉。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股骨颈显露,就要应用二次截骨的方式。要将截骨的位置和距离进行控制,明确位置。然后以髋臼上部的状况为依据,做好二次截骨工作。在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明确髋臼、股骨头的具体位置,还要明确界限。为了保证髋臼的成形率达到最高,主要应用的工具就是髋臼锉。髋臼成形的方向应该被控制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造臼过深的现象。在髋臼锉对骨质进行磨损时,需要在接近臼底的位置旋转髋臼锉,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多对其切除掉臼底部分。在手术当中,需要将股骨头和髋臼融为一体,保留相应的骨质部分。另外,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骨量。如果患者的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比较严重,就需要对前侧的关节囊部位进行松解。也可以将股直肌或者是股内收肌等部位切除,要在手术中尽量彻底去除关节囊组织。

在本组患者中,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共有1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有26髋。另外,双侧都有强直的患者,进行同期手术的共有7例,分期手术的患者为4例,两次手术之间间隔为3个月。其中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手术总时间为1.6小时,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180ml。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到手术进行中的相关要点,可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1.3术后处理工作

在置换手术结束之后,需要接连不断地进行负压引流24-48小时,与此同时,在患者的静脉处要注射抗生素。只有在手术完成24小时之后才允许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活动的幅度不能过大,可以选择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收缩和活动。需要在手术之后的3天之内,在床边进行相关的站立活动。在术后半个月才能够依靠双拐来行走。

2、结果

疗效评定: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选择的评分形式为Harris评分标准。将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同时还包括髋关节活动度。

在本组患者中,总共27例患者都表示非常满意,切口处没有任何感染或者是发炎的现象,而且没有并发症的现象出现。从回访中可知,患者髋关节疼痛的现象明显小时,行走可以恢复正常,置换的假肢也没有出现松动的现象。髋关节的活动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手术前的0°,转换成手术之后的147.4°。而且,髋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也从手术之前的31.0°转变成5.2°,另外,Harris评分也由16.6分变成93.3分。手术所采用的骨水泥型和费骨水泥型假肢是主要的置换形式,但是,对于手术结果不会存在任何差异性。

典型病例:强脊炎髋关节强直患者中比较典型的患者不在少数,其中以一名男性患者为例,主要的病症是腰背部和双髋部疼痛,病程长达20年。在近3年中,患者的病情加重,髋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这一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而且没有任何家族病史,在腰部疼痛时,曾服用过甾体类药物,病症轻重状况不明确。这一患者的脊柱突出了凸起的现象,髋关节屈曲度达到27°位强直,在手术之前,评分为19分。双侧的骶髂关节出现了明显的硬化现象,关节间的间隙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经过置换手术之后,切口全部愈合,髋关节的恢复程度较强。关节的活动度达到150°,评分为满分,无任何并发症。

3、讨论

3.1手术切口和假肢类型的选择

通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进行状况可以看出,如果髋关节的强直,屈曲程度低于40°,可以采用外侧切口的形式,因为,这种切口形式助于切口的恢复。不仅如此,切口的位置和大小的选择也应该以患者的活动习惯为依据。这种切口方式可以促进手术中双下肢的等长现象。如果髋关节屈曲位强直程度高于40°,则不能采用传统的切口方式,由于术野范围小,手术显露较深,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后外侧切口更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后外侧入可以更加清晰地暴露股骨颈及髋臼,有利于股骨颈的截骨。对于髋关节屈曲位强直较重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时,要辅助切口对挛缩肌组织松解切断。

3.2髋臼处理及假体安放

如果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处于已经到了晚期,软骨鼓面的破坏程度会相对较大,长时间得不到处理,就会演变成脊柱强直,使得股骨头和髋臼相结合,整个手术都无法对股骨头和髋臼结构。所以,髋臼很难达到成形的状态。如果采用传统的截骨方式,不仅无法对髋臼所处的位置进行准确地判断,也无法对其成形方向进行掌握。在截骨之后,在股骨头和髋臼之间会产生一层脂肪层,可以将其作为辨认真臼的重要因素,然后,采用髋臼锉工具对残留的股骨头进行磨除,促进髋臼成形。做好髋臼软骨的准备工作之后,可以进行假肢的安装。

术中不能过多地切除,否则易造成臼底部的骨缺损,从而发生术后假体的松动与脱位。在用髋臼锉磨除髋臼内残留骨质的过程中,当已接近臼底时,作者的经验是,将髋臼锉反向旋转操作,有利于防止臼底被过多地切除。

参考文献:

[1]黄磊,彭昊,方洪松,李彬彬,丁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J].山东医药.2010(42)

[2]宋立明,于建华,张铁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强直的临床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02)

[3]杨玉辉,张远鹰,王金成,高忠礼,刘强,洪森.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