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达世兰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幼儿园达世兰730400

【摘要】: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德育幼儿园

幼儿园德育: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

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1、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2、日常生活的练习。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德育原则

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这个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学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其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三)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致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