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中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PET/CT检查中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研究

赵慧兰

赵慧兰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PET-CT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68-02

PET/CT检查将PET和CT机合二为一,将两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同一断层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同时获得人体的解剖形态结构及代谢功能状态,但也同时存在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和X线辐射的问题。本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煤炭中心医院PET/CT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照射剂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职业照射的国家标准进行比较,为PET/CT检查工作提供防护建议,更好地贯彻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在山西煤炭中心医院PET/CT中心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医师4人,护士3人,药师2人。

1.2仪器与药物

1.2.1仪器450P-DE-SI型辐射剂量巡测仪,美国生产,型号:VISSION。经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校检,并在校准有效期内。个人剂量计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制作的IBD-3型TLD,内部装LiF(Mg,Cu,P)玻璃管探测器(简称LiF-GS),测量下限可达到0.01mSv。贴上标签供工作人员佩戴在左胸前,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1.2.2药物18F-FDG通用名为F18脱氧葡萄糖注射液:化学名: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英文名:2-deoxy-2-[18F]fluoro-D-G1ucose。

1.3方法

1.3.1药物生产与使用制药,由GEMinitrace回旋加速器及自动合成系统制备,放化纯>95%。注射,受检者空腹6h以上,在其手背部建立静脉通道,给药剂量按0.15mci/kg,静脉弹丸注射FDG并用生理盐水冲管。扫描,受检者安静休息45分钟后采用仰卧位开始扫描。先行CT扫描,140kv,80mA,层厚7.5mm。PET于CT衰减校正后行2D扫描,3min/床位,需6~7个床位,范围自颅顶至股骨中段。

1.3.2对中心工作场所的空气剂量率监测用辐射剂量巡测仪对PET/CT中心办公室,诊断室,走道,注射室,高活室分别进行检测,每个区域不少于3个分布点。

1.3.3监测PET/CT中心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测量工作人员2014年在左胸佩戴的TLD的剂量,三个月为一个监测周期,以其测读结果代表个人剂量当量Hp(10),全年共四次并根据年检频率计算出工作人员1年所接受的累积剂量当量。

2.结果

2.1工作场所空气剂量率测量结果(见表1)

2.2医务人员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见表2)

3.讨论

PET/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来源来源于放射性核素和X-CT两部分。在药师合成,分装药物,护士给受检者注射药物的过程,注药受检者作为流动的放射源,医师上机摆位,注药后受检者与医务人员的近距离交流这些都会对医务人员造成一定的外照射。其中PET使用中的放射性辐射绝大多数来源于氟-18(18F),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辐射剂量约为2.1×10-²mSv/MBq。第二部分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于CT扫描的X线。

PET/CT属高端仪器,防护设计标准严格,因此,CT的防护主要依赖机械设计及机房设计中的防护。而18F-FDG对医务人员所致的辐射则需按照防护原则制定并严格实施操作规范。外照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过对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1],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的控制。控制区应在进出口设立醒目的符号标准的警告标志,运用行政管理程序限制进出。控制区入口应提供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出口处应有表面沾污仪。对于监督区应采用适当的手段划出监督区边界,并设立标识牌。由于FDG的半衰期为109min,10小时后衰减到3%以下,24小时后接近于0,因此,应限制注药检查者随意走动,设置专用候诊室(区)进行放射性衰减。注射药物后多饮水,多排尿有助于其快速排泄。注药检查者为流动的放射源,会对医务人员造成一定的外照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医师摆位要尽量远离受检者,并要穿戴好防护衣具。医生与注药受检者交流尽量采用无线非接触交流。药师和护士均应在给药防护屏的屏蔽条件下进行。工作场所的空气剂量率过高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工作结束后应远离工作场所。我院PET-CT中心的药师轮流分药,护士轮流注射,医师轮流摆位,使每个人受到的辐射减少,符号防护的最优化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剂量率由高到低为高活室、注射室、办公区与诊断室,这是因为高活室及注射室与放射性核素联系紧密。高活室进行合成、分装、存放放射性核素药物及其废弃物;注射室内注射药物时的静脉针、一次性注射器中残留药物以及药物的渗漏,势必都将造成室内的剂量率水平增高。办公室和诊断室的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室内没有辐射源及放射性残留物存在。安晶刚[2]报道在PET-CT机房防护方面,由于带源者对剂量率的贡献不大,所以主要考虑CT的防护。所以严格按照防护要求设计施工,不但屏蔽了房间周围的辐射,而且还屏蔽了外部环境的辐射,使总体剂量率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走道的剂量率水平介于上面所述的两种情况之间,是因为受检者为流动的放射源及走道存在微量的放射性残留液的缘故。年有效剂量水平最高为药师,其次为护士,最低为医师。这样的结果与其工作的性质和环境是分不开的。药师工作主要位于高活室,护士位于注射室和走道时间较多,医师工作地点则多位于诊断室及办公室。医师、药师和护士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均远远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出版物的剂量限值(ICRP103出版物推荐的剂量限值为在限定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限量20mSv)[3]。

Benjamin[4]等亦采用TLD测量剂量的方法测定常规PET检查中技术人员的全身辐射剂量,为3.2±2.1uSv/d,我科室工作人员年均剂量当量0.267mSv转化成工作日(96个)均剂量为2.78uSv/d,数值差异不大且同属安全范畴内。

PET/CT检查对于医护人员属于职业照射,其所涉及的辐射与防护问题,既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关心的重点。医务工作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辐射防护,医生与受检查者所受的辐射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潘中允,屈婉莹,周诚等.PET/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安晶刚,正电发射断层成像仪中心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3:272)

[3]王荣福.PET/CT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11213.

[4]BenjaminGuillet;PierreQuentin;SergeWaultier,etalTechnologistradiationexposureinroutineclinicalpracticewith18F-FDGPET.Journalofnuclearmedicinetechnology[J],200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