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输血治疗应用效果的初步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ICU患者输血治疗应用效果的初步评定

陈克清

陈克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杭州市滨江医院浙江杭州31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8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输血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而探讨输血治疗对ICU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好转59例,占73.75%,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12例,占15%,死亡9例,占11.2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ICU患者;输血;效果;评定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70-02

ICU患者大多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休克或死亡。输血是医院救治危急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可以增加组织器官的氧供、提高血浆蛋白含量,增进凝血功能。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1]。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科学合理选用各种血液制品,有效防止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保证危重患者治疗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8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7.25±6.84)岁,其中26例为多发伤,16例为脑出血或脑梗,14例为恶性肿瘤,12例为患者手术后转至ICU,5例为心脏骤停,4例为免疫系统疾病,3例为呼吸衰竭。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监测电解质、凝血机制、血气分析、血常规等。手术及创伤患者:①悬浮红细胞用于血红蛋白低于70g/L;②新鲜/普通冰冻血浆用于创面弥漫性渗血及PT或APTT>正常1.5倍;③血小板用于其计数小于50×109/L。内科患者:①悬浮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低于60g/L;②新鲜/普通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伴出血表现;③血小板,以血小板小于20×109/L;根据出血情况考虑输注。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输血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比较,好转59例,占73.75%,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问等凝血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如表1所示。无效12例,占15%,死亡9例,占11.25%。

表180例患者输血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ICU的重症患者是血液输注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些危重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容量不足、凝血功能异常、组织灌流障碍等病理机制,如得不到及时纠正,极易发生多个器官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3]。危重症患者需要输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手术,多发伤,胃肠道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失血;②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致使红细胞破坏增加;③营养不良导致体内造血原料供应不足;④肝功能异常及DIC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消耗增加。及时有效的输入成分血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液成分各项指标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凝血因子的含量,从而改善组织供氧及循环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本文对我院80例ICU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变化显著,输血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ICU患者采用输血治疗措施后,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增进凝血功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4,5]。

但是,输血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同时输血还可能会带来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感染、疾病传播等不良反应。在医用血源紧张的今天,及时补充各类有效的血液制品有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寻找血液制品的替代品是治疗和抢救危急重患者的新方向[6]。

【参考文献】

[1]黄淑清,董清松.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127-128.

[2]徐胜.ICU病人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42):111.

[3]付祥林,范士志.危重症病人优化输血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1999,1(3):186-188.

[4]朱春丽.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11):51-52.

[5]魏晴,邓熙,彭春秀等.危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4):416-417.

[6]符西波.ICU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4):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