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CT诊断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临床CT诊断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研究

尤传宇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吉林白城137300)

【摘要】目的:利用CT影像研究对颈椎病患者的具体诊断方法和诊断技巧,对三位立体技术和平面扫描技术的应用进行细节观察。方法:选取颈椎病30例患者,分析其中的诊断结果和颈椎病的判断准度。结果:其中有脊髓型病例5个,食管压迫型2个,椎动脉型9个,混合型病例4个,在这些病例中其中脊椎间距狭窄的患者有5个,其中C/6/7和C5/6的脊椎建孔隙较小,椎间狭窄的原因是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结论:CT诊断颈椎病患者的病痛最为直观有效,是进行临床诊断和用药治疗的必要环节和准备工作。

【关键词】临床医疗;CT;颈椎病;患者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076-02

1.理论概述

CT诊断技术的应用是根据CT本身的应用技术结合当前的患者需求,选择的一种诊断方法。根据这种诊断方法,CT本身的影像透视功能是可以得到医疗机构的认证的,在CT诊断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CT的影像能力来诊断具体的颈椎病患病范围。近些年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CT检查的技术不断普及和推广开来,CT检查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医疗诊断方式,对于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成功率正在逐步提高,并显现出重要价值。

首先,CT方便患者检查,检查迅速并且非常安全,不会给病患造成创伤和痛苦,让患者可以舒服的进行医疗检查,检查的过程中病人身体不需要特别复杂和困难的动作,只是让病人卧在病床上,进行检查,非常顺利的就可以完成一个病患的检查工作,很容易被病人所接受。

其次,图像内容是断面图像构成,图形的分辨率非常高,图像清晰度也很明显,解剖关系很准确,容易得到医生的直接观察,与X线相片来比较,X相片无法正常显示特别清晰的器官图像和病变,因此利用CT检查病变的准确度要明显高出很多。

2.资料与方法

研究内容主要以作者所在的医院单位为主,研究时间为2014年6月—2015年1月之间的半年时间为例,展开颈椎病的调查和分析,选取这段时间内CT检查的颈椎病人为主,其中都是一些资料齐全,颈椎病患者一共30例患者,分析其中的诊断结果和颈椎病的判断准度。结果:其中有脊髓型病例5个,食管压迫型2个,椎动脉型9个,混合型病例4个,在这些病例中其中脊椎间距狭窄的患者有5个,其中C/6/7和C5/6的脊椎建孔隙较小,椎间狭窄的原因是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根据病患反应,大多数颈椎病患者都存在不同期的眩晕呕吐现象,甚至有头晕和间接性乏力,视力下降等反应。其中对15例做了CT立体,其中5例进行了平面扫描,为了增强扫描CT使用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前期准备,层厚7-11mm,层距7-11mm,部分作2.5mm薄层重建,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或碘佛醇80~90ml,增强CT扫描速率2.0~2.3ml/秒。扫描范围集中在颈椎部位。

3.结果

CT诊断颈椎病患者的病痛最为直观有效,是进行临床诊断和用药治疗的必要环节和准备工作。2014年6月—2015年1月之间的半年时间为例,展开颈椎病的调查和分析,选取这段时间内CT检查的颈椎病人为主,其中都是一些资料齐全,颈椎病患者一共30例患者,分析其中的诊断结果和颈椎病的判断准度。结果:其中有脊髓型病例5个,食管压迫型2个,椎动脉型9个,混合型病例4个,在这些病例中其中脊椎间距狭窄的患者有5个,其中C/6/7和C5/6的脊椎建孔隙较小,椎间狭窄的原因是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其中有根据病情分类来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脊髓型,混合型和食道压迫型都是常见的颈椎病因,在三维重建的方法中CT及其螺旋分析对具体的病人情况展开扫描,并针对一些特别病患进行特别扫描和图像重建。

扫描结束后重新观察和具体分析不同的颈椎的变形,位移,观察椎管的细节变化,对一些椎管造成内部变形,体积倾斜或出现骨磨等现象的病患做出狐狸和特别对待,并记录在案。做好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工作,以便于后期可以更好的处理好颈椎病诊断的具体关系和方案。

4.讨论

作者经过颈椎病的CT扫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CT可以直接显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排除肿瘤与炎症。若X线片证实的病灶,CT更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椎体及附件的情况,病变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间孔,有没有椎旁的肿块,病变是否为侵蚀性,病变是多血管还是无血管,组织有无钙化、坏死及囊性变等。对临床怀疑有脊椎病变而平片阴性或可疑者,CT可以明确提示有无骨质的异常。

明确骨折与脱位。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在嘑片上容易漏诊,而CT能明显提示,能准确测量病变对椎管及椎间的侵犯程度。CT检查还可以准确显示寰椎的骨折。严重的脊椎外伤患者仅需平卧于CT检查台上,用横段面扫描及多平面影像重建即可了解骨折与脱位的情况,避免过多地移动患者。

【参考文献】

[1]陈红桃,杨柯,曹新生等.浅析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4(07).

[2]巫蓉忠.颈椎病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J].四川医学.2014(05)

[3]郭勇,倪斌,贾连顺.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J].脊柱外科杂志.2013(06).

[4]蒋振营,翟明玉,侯江伟等.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4).

[5]孙其志,任先军,欧阳忠等.急性脊髓前动脉阻断致颈髓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04).

[6]张劲松,宦怡,张光运等.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梗死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