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ICU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体会

李海娟周彦张慧仙

李海娟周彦张慧仙(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530021)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17-02

【摘要】机械通气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细致的护理措施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1]。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造成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2]。而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日益广泛,我院急诊ICU自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7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72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36岁,男57例,女15例,Ⅱ型呼吸衰竭39例,Ⅰ型呼吸衰竭33例,72例患者有42例好转出院,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58%,6例放弃治疗出院,8例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死亡。

1.2方法患者入院建立人工气道,经口、鼻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械通气治疗。

2护理

2.1全面动态观察病情行机械通气后,应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末梢循环的,注意心、肾功能的变化,尤其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定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注意监测各项通气指标,如每分通气量、呼吸比、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等,定期检测血气分析,及时掌握SpO2及SpCO2的数值,并根据各项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模式和参数。

2.2.1口腔和导管的护理口腔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当进行机械通气时,会厌的保持功能丧失,口咽部的分泌物易流入气道,诱发感染。故除加强口腔护理以外,气管切开导管的内外套管和连接呼吸机的导管应经常更换,一次性呼吸回路应每周更换一次。

2.2.2气道湿化:湿化的目的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常用的气道湿化的方法有恒温加湿器化、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方法。①恒温加湿器湿化;调整呼吸机的恒温加湿器,定时添加并更换无菌蒸馏水,保持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为宜[3]。②气管内滴药;遵医嘱配湿化液,用20ml注射器抽取,并与去针头的头皮针软管连接,根据患者痰液情况滴入药物的量及间隔时间。③雾化吸入:用糜蛋白、低渗盐水及糖皮质激素每日雾化4-6次。

2.2.3掌握吸痰时机与技巧:①掌握吸痰时机:根据患者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呼吸机压力升高,血氧分压低时,加强湿化,缩短吸痰间隔。要求护士不仅要勤观察,还要会观察,做到准确、适时吸痰。另外,每次进餐前翻身、叩背、彻底吸痰,待患者平稳(约5min)后进餐,餐后30min再行吸痰。②掌握吸痰技巧:选择粗细合适(气管套管内径的1/2)、透明、柔软的吸痰管。吸痰应严格无菌,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或造成不必要刺激引起患者剧咳。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吸入1-2min以保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送入吸痰管时不阻塞负压吸引孔,封堵吸引孔,使负压出现,旋转上提,以防吸痰管被吸附在气道黏膜上而造成损伤。吸引负压不宜过大,若吸痰不能一次吸净者,可给予吸氧,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2.2.4翻身、叩背:定时的翻身、叩背能够达到引流痰液的目的,其效果是其它疗法无法代替的。

2.2.5气囊的护理气囊的气量应以不漏气为原则。气囊间歇放气有助于气囊上分泌物的排出,并可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恢复。

2.2.6导管拔除的护理首先向患者讲清拔管程序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拔管前先进行人工气道的湿化,拍背,然后吸尽气道内的痰液,使气道充分净化后放气囊,拔出插管,并且在放气囊前要充分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以防止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拔管后按医嘱给予吸氧,20min后查血气,如血气结果满意,方可将呼吸机搬走,进行消毒。

2.3做好基础护理

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外,呼吸兴奋药、镇静麻醉药,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每个护理环节严格无菌,口腔护理每日2次,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行会阴冲洗、并消毒尿道口、更换引流袋、并观察尿液颜色的量,避免尿管弯曲受压,引流袋应低于膀胱平面,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褥疮的发生,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管道引起的不适。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防止呼吸感染的发生,减少人员探视,消除不良刺激,及时处理各类仪器的报警,随时保持病房的安静。

2.4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4.1导管堵塞,多由于气管分泌物干燥结痂,吸痰不及时等原因引起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气道湿化,准确及时吸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4.2非计划拔管,是患者自行拔管或在护理损伤过程和搬运中出现的意外脱管,是气管内插管窒息的主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重在预防,首先应妥善固定导管气囊充气适度,对于烦燥病人适当使用镇静剂,对四肢进行保护性约束,清醒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在进行护理操作或搬运患者,要专人管理管道,防其脱出,固定呼吸机管道的支架与气管导管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管道活动空间。

2.4.3呼吸性相关性肺炎,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也包括拔管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治疗上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素,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同时下呼吸道与外界相通,使呼吸道的自我净化作用消失,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因此在护理操作中降低医源性感染十分重要。

2.4.5肺不张因气管插管过深致气管或痰块阻塞支气管所致,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2.5心理护理由于机械通气,病人不能说话,导致沟通障碍,加上留置各种管道刺激,使病人感到恐惧紧张、焦虑。因此,护士在进行每行操作前,应耐心解释操作目的以减少应激源刺激,以手势或写字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对病人痛苦表示理解和同情,指导病人呼吸与呼吸机同步。病情稍有好转,如血气分析基本正常,及时用积极性语言鼓励病人,不要依赖呼吸机送气,争取早日撤机。

室内环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周行空气培养。

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

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卫生部规定的“七步洗手法”,戴口罩,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需每次更换,及时更换气管切开处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4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全面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湿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森祥.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85-397.

[2]陈泽芬.陈绍会.无创呼吸机治疗中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重庆医学2010,39,(6):758-759.

[3]苏鸿.重症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