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象

党磊磊

党磊磊新乡学院公共外语部,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I561

摘要:《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没有开端,没有情节发展,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整篇小说是由对墙上的斑点引发的六次猜想连成的。在这六次猜想中作者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来把读者带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象;意识流

一、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认为写作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只是叙述者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是叙述者飘忽不定的意识流,是对于叙述者内心深处的情绪最细微的刻画。

二、意象分析

1.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是文章的题目,同样也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

故事是由看到墙上的斑点引发的,并以确定了斑点的真实身份——蜗牛作为结局,斑点在这里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而在整篇文章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刺激物,或者说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由斑点(现实世界)引发猜测(内心世界),再由猜测回到斑点,然后再开始下一轮猜测,整篇文章就是由这样的结构组成的。由此我们看出,墙上的斑点其实象征着现实社会,虽然作者会使自己的情绪恣意流淌,享受着不被打扰的沉思,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

2.鲜花与尘土

在这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两个意象有“鲜花”和“尘土”。鲜花代表了鲜活的生命,是一种可触可及的美好事物,能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而尘土却是代表着死去的事物,是一种陈旧的过往,使人心灰意冷。但是这二者在作品中又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作者的第四次联想中,由斑点想到夏天留下来的玫瑰花,然后想到壁炉上的尘土,从而联想到特洛伊城的尘土,这是古老文明的顽强生命力;在第七段中,作者写道“我说我曾经看见金斯威一座老房子地基上的尘土堆里开了一朵花。我说那粒花籽多半是查理一世在位的时候种下的”,查理一世时的种子也开出了花,这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生命循环不息的象征,鲜花与尘土是连为一体的,个体的生命与历史也是连为一体的。

3.树

“树”在文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可以把“木板”“木头”和“树”作为一系列的意象来考虑。作者是由斑点联想到木板,然后到木头,最后到树。首先“木板”出现时并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而是“在大海中抓住”的木板,犹如溺水时抓到的救命稻草,“我体会到一种令人心满意足的现实感”,所以木板指的是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木头是一件值得加以思索的愉快的事物”,木头的出现是为了完成由“木板”向“树”的过渡。而“树”才是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意象,首先“树”代表了生命力,“树木会生长”,也会“受到雷雨的摧残”,还要忍受“大气的寒气凛冽逼人”,甚至会在暴风雨的袭击下倒下来,但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这棵树还有一百万条坚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所以“树”作为生命力的象征是非常明显的,它代表着希望和倔强的毅力,即使受过摧残,曾经毁灭,它依然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4.蜗牛

文章的结尾提到“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蜗牛在遇到外界刺激感到害怕的时候就会把身体缩进壳里,选择逃避,这种逃避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和作者有些相似,作者不愿意面对残酷的战争现实,不愿意接受外界的事物,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心理世界,任自己的思绪终日沉浸在无边的猜测与想象中。另外,蜗牛的壳代表着外部世界,坚硬、冷酷、没有生命,也代表着禁锢人精神的规则、条例;而蜗牛的身体却代表着内心世界,柔软、敏感、有生命的,也代表着人的精神和灵魂,这种壳与身体的对比也对应了作者平静的内心世界和嘈混乱的外部世界,这种类比给人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男性观点与女性观点的对立。墙上的斑点是一只蜗牛这个事实是由作者的同伴发现的,而这个同伴是以男性的身份发现的,他打断了作者的猜测,揭露了这个事实,并且把作者带回到这个现实社会,由此可以体现出,男性社会是一种理性的,充满逻辑秩序的社会,而女性社会却是一种感性的,充满想象的社会,但是现实社会是一个男性控制的社会,所以当这个同伴告诉作者说这个斑点是一只蜗牛的时候,她并没有起身来证明这个说法正确与否,而是被动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三、结语

《墙上的斑点》是一篇实践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描绘内在真实艺术主张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意识呈现一种自由、任意飘荡、流淌的状态,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透彻地辐射、流动出来。伍尔夫所重视的生活,是偏重于精神的生活,她特别强调应该真诚地表现心理体验,从她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和她所描绘的一连串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瞿世镜译.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易晓明.优美与疯癫:?弗吉尼亚·伍尔夫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

作者简介:党磊磊(1981-),女,河南辉县市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