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浅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方厚丽

方厚丽

黑龙江省海伦市海伦镇卫生院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2例患者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结论:研究得出,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但能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继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症,常发生于小腿深静脉处,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此并发症轻则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重则引起肺脑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近年来骨科手术患者的增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如何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成为了骨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选自我院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术后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月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6岁。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中股骨头置换术8例,骨盆骨折术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胫腓骨骨折外固定2例。血栓发生在左下肢19例,发生在右下肢1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温度升高、腓肠肌压痛等。所有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

32例患者经综合护理治疗后,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皮肤温度正常,效果良好,无1例脑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出现,患者较为满意。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术后经常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和末梢循环色泽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或通知医师,及时进行治疗。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并注意通风,使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在50-60%,话语动作轻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于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可在病房里播放轻音乐或帮助患者读书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疼痛。另外,还要保持病人的皮肤整洁,做到床单被褥平整干净无褶皱,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并防止感染。

2.2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觉得自己又多了一项疾病,常常表现出烦躁、恐惧、不安、紧张等悲观心理,担心自己会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给家人带来生活和经济负担而不愿意治疗。身体上的疼痛加上心理上的压力很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为患者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疗流程,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多给患者讲述该病的成功案例,操作过程中动作轻、快、准、稳,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体贴病人,并鼓励其家属及朋友前来陪伴,减少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感到温暖。

2.3体位护理

血栓形成的1-2周之内要使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使患肢高度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避免腘窝处受压,避免患者膝下垫枕,以促进患者的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患肢处淤血,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在患者起床活动时,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可以增加静脉回流量并防止下肢水肿的继续发展。禁止对患肢进行按摩、热敷、剧烈的动作或突然改变患者的体位,防止拴子脱落引起肺脑栓塞,同时促进血液的回流,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可在患肢局部敷湿浓度为50%,温度为30-50℃的硫酸镁溶液,进一步促进肿胀的消退和疼痛的减轻。

2.4饮食护理

饮食也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要求多食用清淡、低脂、高纤维、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粗粮、水果和蔬菜等,禁忌生冷辛辣食物,避免血液粘稠而淤滞。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患者的咳嗽、打喷嚏次数,防止因腹压过大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禁止患者及其家属吸烟饮酒,避免尼古丁和乙醇等引起静脉血管收缩而引起血液粘稠。

2.5并发症预防

出血和肺脑栓塞是主要并发症。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肢伤口有无渗血现象、有无血尿和便血现象,并定期监测凝血时间、尿常规等,防止出血的发生,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患者的搬动,避免剧烈咳嗽防止肺脑栓塞的形成,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胸痛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

2.6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

尽早对患者作康复锻炼,并告知患者锻炼是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不能下床时鼓励患者做下肢、足和趾的锻炼,以便于能够早日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由少到多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出院前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禁止康复活动量过大,并要求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3讨论

骨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和静脉淤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关键因素,医护人员可通过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术后活动量等方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术后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正确安置患者的体位,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应对疾病的挑战,有利于病人的痊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谈晓芳,徐群.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2]邱贵兴,戴克戎等.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16-17

[3]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12):819-822.

[4]王永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9,,24(1):148.

[5]黄丽芳.浅谈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2011(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