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铁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刘高萍

身份证号码:43040219840514xxxx

摘要:地铁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方面是事故的多发区域,如何做好地铁调度及行车安全?本文就交通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调度指挥;行车安全;关系;调度策略

前言

据国内外地铁运营安全事件的不完全统计调查,按照事件类型进行数量统计,为便于直观分析,可绘制事件类型的饼状分布图,如图1所示。经统计分析,火灾事故44起,脱轨事故类24起,爆炸类事故20起,列车相撞类19起,乘客坠落站台类20起,停电事故类8起,设备故障类10起,自然灾害类5起,踩踏事故类6起。统计结果表明:火灾事故占比例约为31%,成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管控因素;其次是爆炸类、列车相撞类、乘客坠落站台、列车脱轨事故类,均为15%左右的事故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占据比例最大的还是火灾类事故,其次就是列车脱轨事故。尽管脱轨事故类占据比重相对不大,仅为18%,然而却不容忽视,如若发生,危险性极大,极有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2006年7月11日,美国芝加哥一辆北行的“蓝线”220次列车在市区克拉胡站和大密尔沃基站之间因设备故障发生脱轨事故,事故造成152人轻伤,2人重伤;2013年1月8日,中国昆明地铁1号线首期工程南段列车空载试运行中,因防火门坠落造成外部侵限,导致列车第一节车厢脱轨,事故造成1死1伤;2014年4月3从韩国首尔龙山区三角地站出发向乌尔岛站方向行驶的地铁4号线列车发生了脱轨事故;2014年5月2日,美国纽约一辆地铁列车在昆斯区发生脱轨事故,造成19人受伤,其中15人轻伤,4人伤势稍重;2014年7月15日,俄罗斯莫斯科地铁阿尔巴特—波克罗夫卡线胜利公园站和斯拉夫林荫路站间的一辆出站列车脱轨,造成23人死亡,160人受伤。

由此可见,合理的调度运营非常重要,以下通过分析调度指挥和行车安全的关系,进而加强调度行车安全措施。

1地铁调度的作用与具体的实施方式

1.1调度的作用

由于城市轨道一直处于长期的运行状态,所以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非常随意的,而且事件通常都比较复杂,其主要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客流量的变化,列车的晚点、设备突发故障或者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时就凸显了交通调度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调度能够有效的使列车按照运行图安全的行驶,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科学的行车调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是一个全局性的,具有非常的灵活性的,科学的统筹调度系统,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意义深远。

1.2调度调整方式

1.2.1列车的停运与下线。

故障列车不能再投入运行,这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对故障列车一定要采取停运或下线措施给予处理,而此种处理要在起始点或终点操作。而对那些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列车可使其进行中间站的存车线或者进行回厂返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2列车加开、替开。

因为有列车停运或者下线,或者有故障车辆出现,为了保证列车运行满足要求,这时就会出现加开列车,通常的加开、替开列车都是备用车,或是出厂列车。

1.2.3扣车与临时停车。

通常扣车与临时停车是在有故障车辆出现时,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对后面的车辆进行扣车,或者临时停车的安排。原则上,扣车通常是把列车停在后面的车站,而区间临时停车就是为了为前面的事故车辆提供一定的维修时间而把列车停在区间,这时为了避免乘客出现骚乱,就需要乘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安抚。

1.2.4列车进行减速运行同时增加一定的停站时间。

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在有故障车辆出现时,为了为前面的故障车辆提供必要的维修时间而采取的措施,有效的控制后面车辆的运行速度可以避免列车结尾时间的发生。

1.2.5列车越站或者加速运行。

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通常是为了使晚点的列车能够整点到达终点站使用的。在采取这一措施时,为了避免乘客情绪出现骚动,需要乘务人员对乘客进行必要的安抚工作。而采取越站或加速时,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在首末班车时不安排,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时也不能安排,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同一辆车连续越站,也不能在同一车站有多辆列车越站。采用越站的情况还包括列车上本身人员就比较多,或者前面出现事故时。

2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轨道列车调度员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列车运行中,调度员的工作不可小视。在很多时候,很有可能由于调度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或专业素养不高而导致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挽回的重大事故。因此,提高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地铁中所发生的此次事故就是由于调度人员的失误而导致,以下便给予详细分析:

2.1安全事故

2011年9月27日下午2时10分,某地铁线路发生设备故障,为免安全事故发生,列车开始实行限速。下午2时51分,因列车调度员工作上的疏忽导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并导致约有300人在此事故中受伤。

2.2事故分析

在地铁线出现设备故障时已经发出故障信号,列车调度员也及时的通知全线列车进行停车,并发出了相应的行车命令。同时,因故障导致地铁a列车显示无速行驶,这一问题出现在A站,随后列车司机向调度中心进行故障报告,并依指挥调度中心指令进行手动限速,约到下午2点,该列车遇到红灯,导致列车被迫停车。在2时01分,行车调度员对列车的位置进行详细的确认以后因为有其他事情就走开了。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调度员以RM模式向被撞列车发布进站通知,但是在发布命令以后并没有确认司机有没有收到通知,以至于在B列车驶进时与没有收到行驶命令的a列车发生追尾,发生了此次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几百人乘客受伤。

此事故是一项由于调度指挥不合理所引发的典型行车的事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调度员在其设备失电状况下对事故处理不及时,而且存在违规指挥,臆测行车等不良行为造成的这场地铁行车事故,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损失。因为调度指挥员指挥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其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事故发生的频率要比其他岗位大的多。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轨道调度与行车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良好的调度水平对规避行车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确保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加强调度指挥水平的策略

3.1提高标准化操作,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调度

轨道交通运行的流程通常都比较详细而且比较具体,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多调度人员都基于侥幸心理,没有严格的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流程进行简化,甚至于采取忽视的态度,这就给行车的安全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行车调度员在对一线行车人员进行科学的指挥的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把列车的运行风险降到最低。

3.2对调度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业务技能的学习是机车调度员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硬指标,必须加强重视。要重视业务经验的传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让宝贵的业务经验在新人中快速应用,缩短新人学习业务技能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班前学习、一月一题、一年一培训、技术大练兵等,力求做到全体人员的全程参与,要注重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避免“木桶效应”的发生。

3.3增加应急演习,增强调度员的应急应变能力

每个调度员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与故障处理能力,这也是列车调度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列车调度员进行日常应急演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把应急处理的各个流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际事故现场处理的压力。

3.4完善统一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

完善统一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各乘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列车的使用量及库存量,列车的运行状态都有很详细的了解,并且利用列车安全运行系统能够对列车运行计划进行传达与科学的调整,以便整个列车运行系统的统一和协调。与此同时,列车的安全系统能够对调度员下达的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对调度员的指责进行有效的转换以及更充分的发挥,其次还能通过对列车信息管理办法以及列车应急预案进行适当的完善,有效的实现对列车信息的整合与分类,从而实现信息通道的畅通无阻。

通过列车上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对列车的运行状态与车组乘务人员、乘客的状态有详细的了解,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列车信息的有效整合,对不同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予以解决,不断的提高列车运行的质量与调度的水平;通过完善的列车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了解,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及时的救援工作,启动紧急应急预案;对相关列车调度管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例如对重点段的生产组织以及重点事项以文件形式进行传达,责任落实部门,执行责任人,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掌握事件的完整资料。

4结束语

总之,机务调度与安全行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机务调度上做到调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强化安全技术及思想教育,明确重点,有规律有秩序的正确合理调度,完善统一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才能在机车行车过程中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5:99-102+2.

[2]刘志钢,胡华,黄远春,陈颖雪.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2:5-9+27.

[3]曹阳.城市轨道交通实时调度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马国治.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分析[J].科技信息,2009,31:1028.

[5]刘川.浅谈机务调度指挥与行车安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