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来源于关注细节——化“小细节”为教学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精彩来源于关注细节——化“小细节”为教学资源

方广荣

江苏省扬中市第一中学212200方广荣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小细节是一种资源。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曾说:“现在的课堂上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眼光!”教材呈现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动态化处理教材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操作。他们的“不同”之处有时仅仅表现在一些“小细节”上,就给全课教学造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就给全课教学凸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好的“小动作”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化小细节为教学资源,艺术地进行数学教学十分必要。

一、“小细节”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视点来理解和处理教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更接近“真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一些“小细节”,如同加入“味精”,容易诱发学生“食欲”般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品味式”思考或讨论。

如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的一节练习课上,95%的学生都会画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也明白该图像为一条直线。我趁机在黑板上编出一道题: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一边长是x厘米。求:

⑴求出它的另一边长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⑵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片刻学生便得出解析式y=5-x,此时课堂上如沸腾的开水,“这题与例题图像一样!”我微笑着说:“你们真厉害能解决此题,并且发现该图像与上题图像相同。那么是否有同学不赞成此看法的呢?”教室一片寂静后,刘凯文同学站起来说:“这题图像是一条线段。因为这里的x和y分别代表长方形的边长,而边长不能为负数。”顿时教室一片沸腾,学生们互相议论,这题在实际情景中自变量范围发生了改变。我追问:“谁能求出变量的范围呢?”又一次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区别出“变量不同,它图像也发生着变化。”最后师生共同解决求变量的范围。这样学生们即掌握图像的画法又学会取变量范围。

二、“小细节”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卢姆认为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的。所以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对于他喜欢的学科会积极投入学习,而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会出现漠然甚至厌恶。若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良好契机,创设一个学习的“小细节”,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的才能,激起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陈珂,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观学习不强,若注意力集中,则反应很快。一次,一堂复习课上,复习的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其中有一道选择题:

根据函数的图像,不论m取任何实数,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当时,我启发学生画出已知直线y=-x+4的图像,后让学生画y=x+2m的草图,采用分类的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①当m=0时,画草图直线l1②当m<0时,画草图直线l2③当m>0时,画草图直线l3,然后判断它们的交点各在什么象限,最后用淘汰法选项。学生有点不想听,甚至不耐烦了,我趁机说:“老师这个方法太复杂了,同学们有比老师高明的方法吗?”话音刚落,陈珂豁地站了起来,说:“我有简单方法。因为已知直线y=-x+4的图像是过一、二、四象限,所以此交点肯定不会跑到第三象限。”学生们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她,也有同学嘀咕说这方法棒极了。我也翘起大拇指表扬她,至此,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后面连续几节课都有较出色的表现。所以说教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们的一个赞许举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努力的学习数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潜能。

三、“小细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寻求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之后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也在学生面前尽情流露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探索图形、数字等一系列规律,遇到了下面这道题:一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下图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问题: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呢?……n张桌子呢?

待学生们读完题,稍作思考后,我对他们说:“哎,老师看出了点门道,你们看,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坐8人,因为有一条边重合,少坐了2人,那么三张桌子就少坐了2×2人,接下来……”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错了错了。”“咦,怎么会错了呢?”“老师,你看,两张桌子坐8人,应该是2条边各少了2人,是4人,所以3张桌子就少坐了4×2人……”“哦,到底是老师对了,还是你的观点正确呢?”“是老师错了。”学生们大声地回答着,我眨了眨眼睛,学生们明白了我的用意,也理解了老师的用心,都会心的笑了。“那谁能说说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呢?”“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唉,老师,我还知道另外一种方法,同样多的桌子横着拼在一起,坐的人会更多……”,在我的示意下,那位学生走上了讲台,并且讲的头头是道。

教师的一个“举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出学习的创造力。若这堂课教师漠视这一发现,将会抹杀一个人的思维力、创造力。

四、“小细节”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进步,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得到老师的信赖和重视。也有些学生眼高手低,遇到困难时,没有勇气去克服,没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不懈,最后选择听天由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难而退。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竞争意识,缺乏意志力。对待这样的学生,“小细节”能起到共鸣,效果好。

如:在讲到“角平分线”一节课时,我拿着几个准备好的角状模型教具问:“能试着告诉老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出角的平分线吗?”不一会儿,学生们先后举起了手,在许多高高举起的手臂后面,我发现了一只彷徨不定的手,同时我也触到了那透着渴望但又满含羞涩的目光。“周振天,请说说你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他,他能会才怪呢……”那位男生的脸“腾”的一下变得通红,想说又不敢说。“怎么,不相信人家?”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孩,“我就不信,咱还不能证明给大家看,来,大胆的说。”男孩红着脸走上讲台,拿着一张纸教具,对折了一下,羞涩地说:“这条痕就是平分线。”尽管他的语言还不是那么规范,但说完他却自信的长“吁”了一口气。我没说什么,朝着全班学生挤了一下眼睛,并翘起了大拇指。全班学生在顿悟之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以后的课堂上,那位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在数学学习中显出的热情别提有多高了。经过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少一些歧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这对学生克服懒惰,激发他们的斗志很有作用。

五、“小细节”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小细节有着大学问,我们教师不应该小视它,轻视它,而应该大力研究它,发扬它。就如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只有这样,“小细节”才能用得巧,用得妙,用得美;才能艺术化地进行课堂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