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临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临床评价

赵来春

赵来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75-01

【摘要】120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PCI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B组PCI后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结果:止血时间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B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无显著性差异,但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及医生操作。

【关键词】桡动脉途径止血介入治疗

2008年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普遍选用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途径不仅创伤小,易于压迫和止血,而且方便患者无需卧床和下肢制动。较长一段时间我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从2009年开始大量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止血方法的优缺点,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止血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A组(42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组B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明显差别。

1.2方法A组经桡动脉PCI操作结束后,用纱布垫覆盖穿刺点,左手压迫穿刺点,右手拔出导管鞘,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不渗血和触及动脉搏动为好。B组经桡动脉常规PCI后,使止血器加压胶垫中心对准导管鞘插入部位及血管穿刺部位,一边往下按住加压板的凹下部位一边用另一手拔去鞘管,确认止血器压迫部位上方和下方两处桡动脉血管搏动存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止血时间A组(1.6±0.5)min,B组(1.5±0.5)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2并发症发生率①局部渗血:A组2%(1/2),B组2.6%(2/78)。②局部血肿:A组2%(1/42),B组2.6%(2/78)。③前臂血肿:A组5%(2/42),B组3.8%(3/78),A、B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前臂血肿因发现及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痊愈。

3讨论

随着我院心脏介入技术的日臻完善,介入成功率不断提高,以往经桡动脉PCI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患者普遍反映前臂疼痛难忍,手胀痛,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自2009年以来我院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观察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无论从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无显著性差异。但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有如下优点:①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1.5-2小时后可将压力减半,从观察中可知患者无手部明显肿胀、发红现象。而弹力绷带止血组患者手部明显肿胀,显紫红色,患者自诉疼痛难忍。②操作简单便于观察。止血器本体为透明材质,稍有渗血或移位即可发现,随时改变压迫部位和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