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立刚史志刚

王立刚史志刚

(辽宁省鞍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11400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近红外分析技术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技术。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身体健康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出现疾病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中医作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这是由于中药的副作用小,且治疗效果良好。本文主要分析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环节的应用,以及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的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以期能为业内外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近红外分析技术中药鉴定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34-01

1.前言

中药药材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若以近红外分析技术作为主要手段,不仅可对药材的真伪与产地进行准确鉴定,还能有效的测定其成分含量,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以及快速、准确等优点,应用价值极其显著。

2.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环节的应用

2.1对中药产地与品种进行判别

针对中药药材,在其种类相同的前提下,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土质条件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药材质量都不尽相同。地道的药材除了质优之外,其产量也相对较高,且疗效更加显著[1]。传统的鉴别技术无法对中药产地进行鉴别,但是产地对于药材价格与质量却起着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准确判别药材产地,确保患者所用药材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当前,针对中药产地的鉴定,最为常见的应用技术极为近红外分析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若将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业内相关人士以透射法、TQ分析软件、漫反射法作为主要鉴定方法,分别鉴定西藏与青海地区所产的冬虫夏草,样品总数为102批,经研究后发现,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6%左右。而以聚类算法作为主要方法,对药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样品的实际特性及其聚类特性之间具有良好的相符性,且聚类分析显示的结果具有较高合理性。除此之外,还可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鉴定大黄与阿胶的真伪。

2.2对中药归属进行判断

对于部分粉末状的药材,由于其外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辨认度不高,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就可提升其辨认的准确度。以聚类分析作为主要方法,对牵正散以及小儿抽风散在不同缺味条件下的图谱进行分析,就可以提升牵正散与小儿抽风散不同缺味的复方诊断率。同时,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可成功分类各种相似的粉末,例如白术、白芷、当归以及葛根等[2]。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鉴定中药产地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尚且不能对中药药材进行大规模、准确、快速的鉴定。为了提升近红外分析技术整体利用效率,还需针对各种药材创建近红外光谱的数据库,从而推动我国的医药文化朝着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前行。

3.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的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

近红外分析技术可直接测定中药的含量,并以校正样本作为基础构建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后,再结合红外光谱,就能够对多组药物样品含量进行测定与定量分析。例如,通过利用PLS创建矫正模型,可以对来源不同的黄柏进行测定,研究其内部小檗碱的实际含量,且操作过程快捷简便。再如,采取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够对黄芩当中的黄芩苷实际含量进行测定,与真实值相比,其相关系数可达到0.98,因此回收率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当模型成功建立之后,其操作程序更加快速,还能够对大批量的黄芩含量进行精确测定[3]。

在测定药材含量时采取近红外分析技术,除了要创建数学模型之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当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报道资料十分有限,这就需要业内人士对不同算法基础下的数学模型进行全方位对比,从而达到优化近红外线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的目标。同时,由于中成药的剂型十分多样,且组成要素极其复杂,因此难以创建检测指标,其质量控制也无法有序开展。借由近红外分析技术,中药生产环节的可控制、药材质量一致性以及药剂均一性都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加之近红外光谱仪不仅体积非常小,震动、温度以及压力等外部因素对其产生的干扰也非常小,而且分析速度十分快,因此可将其安装于中药的生产线上,通过对所有加工环节中药质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在线分析,可达到在线控制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的目标。

例如,在提取丹参水的过程中,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相关信息进行在线检测,促使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提取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在线检测目标得以实现,而测定结果与质量控制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由此可见,近红外分析技术可对中药成分进行在线检测与定量分析,使中药含量更加符合标准。尽管如此,在生产中成药时,近红外分析技术实际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为了对中药生产进行高效监控,并使反馈信息更加合理与准确,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提升控制中药质量以及制剂质量的整体水平,这也是今后需要高度关注的对象及研究的重点。

4.结束语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对药材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使药材市场趋于规范性,而且其准确性非常高,分析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将其应用于各生产过程,通过在线控制,就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业内人士加大关注力度,引进各种先进性科学技术与软件,确保近红外分析技术应有的潜力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近红外漫反射分析技术在测定聚丙烯粉料中二甲苯可溶物方面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38(11):126-127.

[2]孙德伟,易大为,刘杨.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注射用磷霉素钠快速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4):93-94.

[3]王升.近红外分析技术在中药检测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05(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