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结局与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冠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结局与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康忠俊张全慧黄琳

康忠俊张全慧黄琳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结局与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6例,患者术后第2日行cTnI检测。随访患者2年,观察患者预后结局。结果:以cTnI≥4μg/L与cTnI<4μg/L为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两组,cTnI≥4μg/L共计31例,其中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4例,心脏猝死2例,顽固性心绞痛5例,共计发生心脏事件11例,发生率为35.48%。cTnI<4μg/L共计55例,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1例,心脏猝死0例,顽固性心绞痛3例,共计4例,发生率为7.27%。经过统计学计算,cTnI≥4μg/L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cTnI<4μg/L的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cTnI的升高会导致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明显增多。

【关键词】冠脉介入;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结局;肌钙蛋白I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7-02

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1]。根据病情可分为稳定性、不稳定性和变异性三种。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临床较为常见,对心肌损伤较大,临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往往选择冠脉介入治疗(PCI)。PCI对患者损伤小,安全性高,但是部分患者在围手术期会发生心脏事件,而据报道PCI术后约有1/2患者会在5年内发生心脏事件,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选择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20±9.11)岁,高血压病史35例,糖尿病史22例。

纳入标准:(1)无PCI治疗禁忌症的患者。(2)CAA检查灌注动脉主要分组狭窄超过70%,或者左主干狭窄超过50%。(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高血脂症患者。(2)急慢性炎症感染患者。(3)有免疫系统、结缔组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4)来诊前1月内激素类药物使用史的患者。(5)药物、酒精成瘾史的患者。(5)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患者术后第2日空腹采肘中央静脉血10ml,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保存-70℃冰箱,以备统一检查。所有血样行cTnI检测。所有检测均有本院检验科进行操作。随访患者2年,观察患者结局。

1.3数据处理

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cTnI≥4μg/L与cTnI<4μg/L为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两组,cTnI≥4μg/L共计31例,其中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4例,心脏猝死2例,顽固性心绞痛5例,共计发生心脏事件11例,发生率为35.48%。cTnI<4μg/L共计55例,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1例,心脏猝死0例,顽固性心绞痛3例,共计4例,发生率为7.27%。经过统计学计算,cTnI≥4μg/L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cTnI<4μg/L的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用的方法,安全性高,疗效明显,患者损伤小,所以目前临床上该术式应用比较普遍。但是有研究发现,经过PCI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脏事件发生比较高,包括猝死、心肌梗死以及血运重建在内。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

现代医学已经明确,冠心病不是单纯的心血管脂质沉积引发的病变,而是在其形成过重中总舵炎性介质参与其中的炎症反应,同时,炎症反应又是动脉斑块从血管内壁脱落引发心脏急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如果能够明白炎症反应的机制和演变过程就能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cTnI是一种只在心肌中存在的蛋白,所以其血清浓度的变化能够代表心肌损伤的程度。通常cTnI在血清中含量极其微弱,只有当心肌出现炎症时含量才会明显增加,因此,如果发现患者血清中cTnI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能说明心肌有炎症性改变[3]。本次试验是以4μg/L作为临界值,结果发现cTnI≥4μg/L共计31例,其中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4例,心脏猝死2例,顽固性心绞痛5例,共计发生心脏事件11例,发生率为35.48%。cTnI<4μg/L共计55例,术后2年内发生急性心梗1例,心脏猝死0例,顽固性心绞痛3例,共计4例,发生率为7.27%。经过统计学计算,cTnI≥4μg/L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cTnI<4μg/L的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说明cTnI含量与患者预后结局具有必然联系,当cTnI超过4μg/L,则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因此术后cTnI的检查有助于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当发现患者cTnI水平较高时,应该警惕心脏事件的发生,加强跟踪随访与定期复查,如果cTnI水平持续居高不下,应该考虑预防性用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PCI术后患者cTnI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预后结局评估的参考指标,其数值的增加与心脏事件发生有相关联系,也可以作为指导术后治疗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宫兆滨.肌钙蛋白I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预测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2007,7(28):6761-6762.

[2]王丽文.肌钙蛋白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79-380.

[3]唐其柱,孙超君,刘文卫.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高低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