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构建分析

车麟

(云南省昆明市解放军533医院特检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构建。方法:通过Delphi法对36名临床护理专家实施函询调查,明确手术创伤患者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表。结果:2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老专家权威系数为0.878;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经专家鉴定,明确了解了患者相关风险因素的价值及内容、临床相关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分级评估的预防措施。结论:按照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积极系数的依据,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条目的可信度及代表性较高,对临床护理人员预防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手术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15-03

深静脉血栓(英简DVT)是普外科术后创伤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研究显示,有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30%~70%,发生致死性肺血栓的概率约为10%~30%。国内研究者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1],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在预防组的概率为11.80%、未预防组的概率为30.80%。所以,手术前、手术后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通过专家咨询法,制定了适合于手术创伤患者的DVT风险评估条目、风险分级、相应措施,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的36位咨询专家,年龄范围31~59岁,平均年龄(43.76±4.08)岁。工龄时间12~30年,平均时间(21.35±3.77)年。学历:本科者24人,硕士者12人。职称:高级职称者6人,副高级职称者18人,中级职称者12人。

1.2方法

1.2.1初步构建在阅读大量文献及专家论证的同时,初步制定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专家评价表,主要内容是前言及指导语、专家自评表、专家一般资料、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素项目。(1)构建手术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评估专家评价表,查找并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收集手术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风险因素项目,通过课题组成员反复多次讨论、修改,制定第一轮咨询问卷。评估咨询表一共包括6个评估条目,共37个选项,每个选项分值1~3分。专家结合经验及熟悉程度对各个条目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评估[2]。(2)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的构建:调查专家一般情况包括专家年龄、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3)构建专家自评表:专家对本次研究判断的依据及熟悉程度。其中专家熟悉程度分为4个等级;判断依据有4个维度,包括主观感受、参考国内外文献、理论分析、工作经验,每个维度又结合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分成3个层次,依次为大、中、小。

1.2.2德尔菲专家评价小组根据权威性与代表性的原则,建立德尔菲专家评价小组。结合数理统计的中心极限理论与Delphi法在医学专业应用采纳20~50名专家的建议,结合手术创伤患者术后的血栓预防涉及到腹腔、胸、下肢、盆腔等部位的专业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血液病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可研人员参与所代表的权威性,最终确定36名专家。

1.2.3风险评估表利用“界值法”筛选条目[3],如果3个判断条目均不满足界值标准的条目,即为可疑条目;课题组研究之后明确是否保留。并且,结合专家意见添加或修改条目及选项,形成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构建该表可分成4个模块,(1)临床相关风险因素;(2)患者相关风险因素;(3)总风险因素评分;(4)各风险因素分级推荐预防方法,将每个模块一个步骤作为版面结构,进行第二轮咨询表,然后对同组专家咨询确认,无误后发放、回收咨询表。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并统计描述、可信度分析。

2.结果

2.1专家的集中程度、权威程度以及积极性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0.878;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其中,专家熟悉程度权0.94;判断依据权0.86;学术水平权0.86.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第一轮咨询所有条目评分均数为4.10,大多数条目满分率大于70%;第二轮咨询中所有条目评分均数为4.19;得分均数超过或等于4分的条目达32个,占选中条目的71%。

2.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变异系数

两轮专家咨询后,每个项目的变异系数为0.0890~0.3246.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208;第二轮为0.278,两轮专家咨询具有良好的协调性。

2.3明确风险因素评估内容

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全部专家均提出修改意见,说明专家咨询的积极性良好,同时第二轮咨询后专家未提出意见,说明专家意见已经统一。第一轮专家咨询条目筛选结果:添加3项条目,适当调整条目精确描述4项,调整危险分值共8项,删除两项条目。初步形成了手术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主要是1个标准预防措施方案模块、1个标准风险分级模块、2个风险因素评估模块。

2.4风险等级标准及预防策略

根据循证医学资料所拟定的风险分级标准及预防策略,专家认可率约为94.5%。

3.讨论

两轮专家咨询针对风险条目、分值、模块结构进行详细咨询,以便于风险评估内容的全面、风险分级标准量化、预防措施可行性的要求。此评估表充分结合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权威性,为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快速识别风险、及时实施预防措施、规范预防工作流程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4]。

手术治疗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所以,风险评估应该将腹腔镜手术作为风险评估条目。与此同时,手术创伤患者,合并感染、脓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这些均是单项血栓风险因素,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5]。研究显示,手术前至少有3种合并症,出现DVT的风险程度是其他患者的4倍。所以,制定深静脉血栓评估表时应添加以上条目。手术时间对DVT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已经纳入高风险因素,但是由于一般常规手术已经不会再把使用止血药物作为术后常规治疗,所以需要删除该项。总之,按照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积极系数的依据,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条目的可信度及代表性较高,对临床护理人员预防手术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受到研究的实际条件、经验、知识以及时间等的限制,对一些评估项目的分析及讨论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及完善。

【参考文献】

[1]苏里亚,徐光,彭禹.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0(6):395-397.

[2]黄海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1(15):2203-2204.

[3]詹燕,库洪安.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15,12(2):473-474.

[4]袁训芝,吴新民,陈铭等.大手术后高危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13(24):30-33.

[5]陆敬儒,周荣正,沈亮等.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2(7):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