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肠代胃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回盲肠代胃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赵志敏

赵志敏(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赵县051530)

【摘要】目的:观察带蒂回盲肠间置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对25例贲门癌病人手术采用带蒂回盲肠移植的方法,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取头低足高位45度同时腹部加压检查及食管镜活组织检查。结果:回盲肠间置代胃具有贮存食物及抗反流功能,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该术式为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模式。

【关键词】贲门癌;回盲肠代胃;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83-01

贲门癌行胃次全或全胃切除术后,由于吻合技术的提高和各种吻合方法的改进,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普遍存在。为减少其发生,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回盲肠代胃术治疗贲门癌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全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在39~74岁。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3例。

1.2方法:上腹正中右侧绕脐切口。探查后可行近端胃次全切除,手术方法依照常规进行操作。游离回盲部,保留回结肠动脉,并游离至其根部,一般长度为12~20cm,测量回结肠动脉根部距食管断端的距离,此处的长度应与所游离的动脉长度相等或稍短。经测量双侧距离相等,即确认可行回盲肠移植。

2结果

本组带蒂回盲肠间置吻合术后所有病人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恢复顺利,均在10天恢复半流质饮食,2周后进正常普食。出院前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残胃与结肠吻合如正常胃形态,头低足高位45度同时腹部加压观察5分钟左右,未发现钡剂反流。术后6个月复诊行食管镜检查,观察有无反流,在吻合口上方取食管粘膜两块进行活检了解粘膜炎症改变。结果发现无内容物反流22例,轻度反流3例。组织学无炎症改变22例,Ⅰ级2例,Ⅱ级1例,无Ⅲ级炎症病例。随访6~12个月患者无反酸、烧心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饮食量与术前基本相等,体重平均增加3.~6kg。

3讨论

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很多特别是全胃切除术后,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未能解决反流性食管炎。右结肠段和回肠末端代胃不但没有发生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而且术后部分患者体重增加。而结肠的蠕动方向在动物实验中显示:盲肠和升结肠的主要运动为逆蠕动,反向推动肠腔内容物,有显著的搅拌、混合作用,可延缓内容物的肛向运动[1]。同时其回盲瓣有类似贲门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食管反流的发生[2]。

我们采用此方法所做的全部病例经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发生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食欲良好,体重恢复到术前水平或稍有增加。故带蒂回盲肠间置代胃为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及增加残胃容量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模式。

参考文献

[1]连至诚,詹峰,王建华.大肠的运动[A].消化道生理及病理生理学[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7.1051~1059

[2]郑镇木,郑雄烈,黄少明,等.带蒂回盲肠间置代胃在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