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浅谈我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其管理

莫景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530021

【摘要】胸痛中心是分类治疗急性胸痛患者的新型医学模式。本文从胸痛中心建设必要性、运行机制、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以说明胸痛中心可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胸痛中心;建设;管理

胸痛指胸部及其周边部位出现不适感。若不能被早期识别,并得到早期治疗,就有可能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让患有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实施准确筛查,改进预后,胸痛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1]。它可以提升医生诊断与鉴别诊断胸痛的能力,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

“胸痛中心”(ChestpaincenterCPC)是针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形成的概念。与多学科合作[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提供精准诊断、危险评估及合适治疗方法,对胸痛患者执行分类治疗,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强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对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进行准确筛查,从而降低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出现的机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救治STEMI患者,“胸痛中心”的关键点是缩短D2B,从首次医疗接触(Firstmedicalcontact,FMC)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FMC2B)[3]。

一、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ACS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而目前我国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存在以下问题:(1)患者治疗时间明显延后。(2)诊断流程不够标准,25%的患者的出院诊断存在误差。(3)治疗规范性不强,2/3高危ACS患者未得到介入治疗。(4)ACS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弥补治疗流程的缺陷,优化治疗流程。

二、胸痛中心运作机制

(一)组织结构

学科组成:包括急诊科、心内科、EMS、影像学科(超声心动图、放射医学科、核医学科)和检验科。

人员编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成立4组人员。每一组成员包括以下人员: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生1名、护士(或分诊护士)2名,心内科医生1名,心内介入医生1名,超声医学、核素医学及放射医学的医生各1名,或者是经过影像培训的心内科医生1名。

工作时间:实行24小时工作制。缺少人员的中心,可以实行日工作制,夜间安排值班人员负责;经过培训的3名护士负责急诊,医生负责急救。胸痛中心不同职责医生,务必要保持电话的畅通。30分钟内,心脏介入医生和导管室护士要保证到达医院。若无法到达,医院可增设值班床位,确保绿色通道通畅。

(二)仪器配备

胸痛中心应配备以下仪器: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超声心动图(便携式)、12或18导联同步心电图、床旁快速检查仪器、胸部X光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医院应配备以下设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64排螺旋CT、运动平板机。

(三)建立前的筹备

组织学习专家共识文件,掌握胸痛中心的理念与模式,设立胸痛中心工作小组。在拟建的胸痛中心内,调查胸痛现状和STEMI救治流程,清楚本中心胸痛救治所面临的问题,改进胸痛救治流程,并试行1-4个月。胸痛中心工作小组开展自评工作,确定顺畅的流程,并撰写上交书面申请报告,接受“胸痛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并通过审核。

(四)急性胸痛救治标准流程

第一步:评估,并进行紧急处理。第二步:以症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为参照,对ACS者实施确诊,充分明确院前和院中STEMI救治具体流程、我国针对UA/NSTEMI患者诊治具体流程。第三步:待上述检查后,未发现明确病因,症状提示为ACS,就可进入ACS的筛查流程。

三、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

(一)实施成效

我中心从入门到首次心电图的实际时间为(4.53±0.73);从快速检验抽血到出结果时间为(40.1±14.5);中心启动导管室到导管室激活时间为(11.11±6.64);与国际标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9.804,4.600,-6.073,P<0.01)。说明我中心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具有差异性,且我中心所用时间短。而中心STEMI患者的D2B月平均时间为(96.7±13.4),与国际标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05)。

(二)经验总结

(1)强化组织建设,职责分工明晰,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主管院领导担当委员会主任,相关科室及心血管内外科、急诊科、放射科、胸外科、呼吸科、信息科等科室的行政主任担当委员。主要职责是定期评定中心医疗质量,提出持续性完善改进意见,制订发展规划与发表发展建议,实施专项管理专人负责制。建立会诊制度,制订会诊流程。

(2)改进医疗流程注重评估质量改善临床路径

利用十二导联传输系统,实现院内外无缝连接。病人到达医院前,病人信息已送达到医院专家手中,做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一旦确诊,就可把病人直接送入心内科导管室或CCU执行手术或接受治疗。

采取时间轴管理。可以清楚监控每个病人的诊治经过及每一个环节,明确责任人。时间轴管理的运用可以量化分析评价医疗质量的管理。

改进病例讨论制度。每月分析与研究D2B时间超过90min的病例,找出问题原因,检查诊治过程,以不断提升诊治质量,构建良好的质量制度。

重视中心技术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流程优化。真正落实快速通过绿色通道,实现高效、顺畅、有序的分诊与转运,减少中间环节,尽量以最短时间妥善安置好病人。急诊科空间设计与路牌标识要做到清晰可循。以最新指南为依据,制定胸痛处置流程图,涉及以下各项内容:ACS和和非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其他胸痛急症)的诊断方法、危险分层、评估方式、辅助检查策略与时机、相应的抢救治疗措施及流程。这样做旨在准确筛查出低危胸痛患者,防止出现过度治疗。

(3)加强教育与培训

教育培训涵盖院内的专业性培训和社区普及型培训及健康教育。培训内容为向患者及病人家属介绍有关心脏病的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向社区居民发放有关心脏病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书面材料。提供心脏健康筛查服务,开展饮食、戒烟、锻炼方面的教育。大力宣传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增强居民急救与自救意识。

四、小结

胸痛中心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胸痛患者打开了构建不同临床途径的大门,提升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能力,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胸痛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技术水平也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田燕.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J].中国数字医学,2015,(9):5-7.

[2]本报记者马艳红.专家强调:迫切需要推进胸痛中心建设[N].中国医药报,2015,(10):8002-8007.

[3]张尉华,孙健,佟倩,郑杨.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国“胸痛中心”建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4412-4414.

[4]周民伟,向仕平.我院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