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积极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积极心理学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积极环境

吕萍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省廊坊

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借鉴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成为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建立: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积极组织。积极心理课应关注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从重视少数学生的消极心理问题转向关注多数学生的积极品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积极品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关系"部分关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创造,促进积极环境的形成。

一、积极心理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在学校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这两类关系的有效整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师生关系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彼此爱憎亲疏的感情关系,不仅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学生在班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同学的欢迎与接纳,他就心情愉快,情绪振奋。这种愉快、振奋的情绪能增强他的活动力量,强化他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必将提高其学习效率。反之,人际关系不良,在同学中没有朋友,在班里受到孤立或排斥的学生则情绪低落、消沉,消极的情绪也势必会降低他的心理活动能量,学习积极性差,会降低其学习效率。

当前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借鉴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其理论对现在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发掘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改善和谐人际关系;在涉及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个案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促进个人成长,提高心理咨询效果。

在学校中运用积极心理的人际关系辅导,家校配合,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不良的现状,还要重视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首先,培养良好的品行是人际交往的基础。通常受到别人欢迎的人一般都外向、热心、谦虚、宽厚、乐于助人,懂得分享。在心理辅导中,启发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其次,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自己与其他同学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更易于交到朋友。再次,要积极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在课上组织活动时多与同学、老师交流,课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最后,在心理活动课上多交给学生交往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不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宽容、克制、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等。

二、积极心理学创造积极环境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形成与他人相处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增强自身的能力,最终形成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置身于这种和谐的师生和生生人际氛围中,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伴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良好的同伴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积极的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对个案进行干预,使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掘,学会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正性、负性生活事件,逐渐学会理解人生的意义,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等。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营造一个融洽、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此外,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影响,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

1、学校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形成积极的环境

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多安排些集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心理主题班会""闲置物品拍卖"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让他们表现自己,增加人际间互动的机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陪伴,互相取长补短,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科教学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能逐渐把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思想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并注重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注重课堂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式或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教育有新的突破。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创造学校各方面的积极环境。

通过测验筛查出的有着某方面问题的学生,例如表现出考试紧张、自信不足、与人交往羞怯,沉迷于游戏网吧等等适应性问题的学生。改变对其忽视、孤立、专治等不良的教育方式等;对有学习方面困难的学生,应请有关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帮助排除学习障碍。

2、增进家校联系,共创积极环境

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比如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的培训。让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心理理论,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素养,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对孩子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定期家长会进行沟通,对于出现人际关系失调的学生,必要的要约见家长或家访,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或教育,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社会发挥积极的力量,为学生创造积极环境

鼓励学生多参加积极的社会活动。例如"植树","清扫公共设施","社区宣传","参观学习科研机构","动手小发明","帮扶老人","募集贫困儿童","团队协作活动","拓展训练"等。在社会大家庭中多与人交往,在实践中,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为学生创造积极环境。

依托"积极心理学"理论,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基本纬度来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创设一个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心理的心理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基于个人的生活、心理、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具有个人特征的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