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劳而有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环环相扣劳而有获

滕桂云

——谈品生教学课前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保存

滕桂云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276111

摘要:目前的品生课大多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搜集资料、参观访问采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己组织学习内容,主动参与社会的过程。其实对资料的应用保存更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资料收集合作交流共享保存

一、资料收集

1.明确要求,指明途径。孩子们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交流,建立多维认知表象,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往往陷入信息的海洋而不知如何取舍,也不能合理选用搜集资料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有目的有技巧地去搜集有效资料。

2.小组合作,优化团队。对于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来说,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商多了,从合作伙伴身上获得的友谊多了,同时合作还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二、参观访问

新教材倡导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社会,并为此设计了许多校外调查、参观、访问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带学生出去活动,人数多,不安全;不出去活动吧,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受,我们的教学就成无本之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请家长配合,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到镇上、县内的几处旅游景点游玩,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收集有关的传说故事,了解当地的土特产、民间工艺等。因为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尽量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所以这一个阶段没有分组,教师只是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要求和活动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除此之外,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品生课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为了让学生直接体验、记忆深刻,我们也可以发动各行各业的家长,在他们的协助下,带学生实地考察或者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做报告。

三、合作交流

其实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就像一块璞玉,只有经过整理、分析,才能放射出美玉般的光彩。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目标、主题,选择最有意义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会对手中资料的筛选、提炼。

1.筛选提炼,深化思考。以《说说家乡的特产》为例,学生开始把“特产”理解成“物产”,搜集了很多家乡的土特产、食品、有的同学竟把街上卖的服装也认为是家乡的特产,不但浪费时间走了误区,搜集的资料也没有代表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引导学生从“水果、农产品、手工、食品”有代表性的四大类归类分组,再以“家乡特产展览会”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不仅使课堂有序有趣,也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对所有资料共享了一遍。

2.尽显风采,我行我秀。读资料式的汇报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显得十分乏味。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指导,更应培养学生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

形式多样,趣味十足,实效明显的资料交流过程是师生共同的追求。

四、共享保存

学生费尽苦心搜集交流完的资料是一套很有保存、再利用价值的校内外信息教材,很多老师注重了搜集、交流的过程,而忽视了它的保存、再利用价值,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待这本“教材”的:

1.成立资料角,建立资料库。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根据特长、兴趣爱好选择形式,可以做成一本精致的“信息采集本”,相关内容的图片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再加上漂亮的封面,孩子会把它和“日记本”、“好词好句积累本”一起用心收藏好;可以以语文课本中“宽带网”的形式把搜集的文字资料认真书写下来张贴在墙报上;还可以根据资料的内容确定主题把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以手抄报的形式保存下来。

2.开展班际、校际交流。我们学校学生人数超千,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搜集到整理好的资料在班级之间以活动课的形式或比赛的形式交流,达到共享,不但扩大了信息的宽度,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品生与品社教材内容的重复螺旋性,这些资料有时还可以在年级之间交流。

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展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搜集资料的热情、精心培养学生搜集、展示资料的能力,真心欣赏学生闪光的思想与行为。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条件。受现实条件的影响,我们的课和教学不一定能做到“心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但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五尺教室”。只要我们多动一点心思,善于独辟蹊径,整个社会就能成为品德教学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7期。

[2]李枝芳《长效品德课功夫在课外》。

[3]《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