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科文化植入政治教学全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将学科文化植入政治教学全过程

范舟

四川省盐亭职业技术学校范舟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它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政治与学科的特点,将学科文化与政治教学巧妙对接,进而丰富政治教学本身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文化,内涵,契合点

一、提升人文素养,构建政治与学科结合点

在展开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个性及思想。通过提升人文素养,构建政治教学与学科文化的结合点。高中政治课程除了自身逻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文化价值、思想的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想观念获得天性自然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学是对学生主观思想、情感的引导,在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讲解中,逐渐升华到学生主体与世界的联系架构,立足现实生活的发展,体会思想政治层面的价值。政治课程不是文本课程,它更多地体现于教师及学生对政治的解读,因此对于更体现主观情绪的政治教育,教师应让学生融入对政治课个人体验,将政治教材作为跳板,进行精神、思想的对话。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围绕“长大后你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新时代的劳动者如何就业与创业?”等话题,构建政治教学与学科文化的结合平台,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理想教育、实现精神升华。在这个过程,教师必须不断深入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及政治素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政治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高中政治课由于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及价值观进行教学引导,因此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运用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容易对学生学习热情造成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政治教材及课外政治知识的美感,通过充分运用政治中人性之美、社会之美等感染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在爱与希望的美学政治中,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例如《企业的经营》教学中,为强调企业经营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应用国内外较为著名的“诚信事件”和“不诚信事件”,讲解事情始末,让学生了解到诚信与不诚信之间的差距。如海尔砸冰箱事件,针对冰箱质量问题,其厂长张瑞敏将当时价值颇高的76台稍有问题的冰箱当场砸毁,提出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教师要从企业诚信的话题引申到个人诚信上,帮助学生建设正确的诚信观。

二、依托教学内容,挖掘政治与学科内涵

1.巧用历史知识,捕捉渗透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政治教材中每个知识点下的历史政治故事,充分研读课本,确保适时合理地运用这些宝贵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真实案例中体会发现政治魅力,将政治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掌握。例如,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近现代史中的知识,如1958年提出“大跃进”口号,讲述当时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锅饭”所带来的危害,从反面印证“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这一分配方式。

2.关注社会资源,拓展融入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教学与生活、社会联系得更为紧密。因此在进行政治教学时,适当补充生活或时政材料,让政治真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利用生活实例或时政材料教师可以设置模拟真实的情境,可以设立单独的政治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引导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事件发展、人物变化等进行分析及评价,有助于学生处于超过事件的高度,结合更为成熟的政治知识、思维模式体会事件发展历程。例如: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中,通过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又如,在“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时,可及时融入最新时政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政治教学与学科文化的结合。

3.以活动为载体,延伸结合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可以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利用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游戏延伸政治教学与学科文化的结合点。在学习《经济生活》的知识时,为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针对一次性碗筷的过度使用,导致每年树木被大量砍伐,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环保绿化小组,提倡环保从自身做起,举报“禁用一次性碗筷、保护环境”倡导活动,将政治、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革新教学模式,实现政治与学科契合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革新教学模式,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展现政治课程文化、价值的各环节中,应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社会现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美化,变化不同教学形式,极力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合理运用政治教学资源,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政治案例,将学科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政治思想水平。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较鲜明的学习目标,提出具有实践含义政治问题,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趣味互动,通过对教材教具的美化,教学节奏把控使整堂政治教学课变得新奇且具有美感,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中抽象含义,达到现实政治与理想思维的实践结合。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投资的选择”教学时,教师可以创建投资理财推介情境,围绕“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三种投资的优劣势进行模拟演练。在进行情境教学前,教师要详细讲述三种投资方式的特点,针对其流动性、收益性及适宜的人群等,让学生清楚了解投资情况,让学生明白投资中理性的重要性。

总之,政治教学中融入学科文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政治时构建文化、价值、道德品质相联系的学习体系,使所学学科知识到学科思维的高度统一,逐渐养成正确且符合时代的三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深入自身专业化,不断革新自身教学模式及方法,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结合政治教学资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素养,形成正确三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