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方开林

云南工业技师学院云南曲靖65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影响。随着2025战略的提出,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职业技能人才教育成为了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中“你培养我来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那么如何创新、探索、借鉴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很多年前就已经听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用非常成功,且被世界很多国家借鉴学习,对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网络有浅薄的认识。这次在学院和省厅的支持下,有幸实地前往德国培训学习。

本文结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思考。

一、双元制教育的概述

双元制教育是一种以工作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共建,并由国家法律制度严格监督支持的办学模式,即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技能培训。学员的整个培训学习主要在职业学校和企业或者培训中心轮流交替完成,学员具有学生和职工的双重身份。

二、双元制教育的特点

1.招生选拔优胜劣汰,企业教育培养主动担当,严格规范,学员与企业权责分明

双元制的学生不是由学校自主招生,而是由企业按照自己的招生要求来完成。一个企业为了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首先将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明确所需人才的要求条件,面向全国进行公开竞聘选拔。所有的选拔方式、考核方法由企业自主设计完成,通过优胜劣汰挑选合适的学生,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招生。经过严格的选拔挑选确定了学生,企业将按照联邦职业教育的法规与学生签订教育培养合同协议,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企业的主要义务就是承担学生全部的培训学习费用,并提供实操的训练场所,并联系职业培训学校,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按照2+3模式,即一周2天在职业学校,3天在企业的模式培养学生,学制一般为3年半。学生的主要义务就是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经过严格考核鉴定后达到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

2.以教学为导向的工作,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与理论融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双元制教育并非简单的学校和企业岗位的轮流交换实习,无论是在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还是在企业岗位的顶岗实操,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要求,都要按照严格规程进行。职业学校的学习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助、沟通交流、探索思考、分析研究等综合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具体的课题项目展开分析思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发挥想象,相互沟通研究解决问题。那么企业岗位实践也有它重点培养的目标,企业选拔学生后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他以后的工作岗位,在培训学习中就安排学生亲临岗位实践学习或者模拟工作岗位学习。培训师主要以工作岗位的要求和经验为导向开展学习,根据工作任务,按照分析——规划——组织——实施——控制——修正的程序传授培养学生优秀的工作能力。企业与学校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定计划执行,但各自的规定计划是在双方互认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得到相互认可的。

3.按合同规定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科学实际,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企业与学员之间培训关系有法可依,相互权益得到保障

在选拔确定培训人员后,双方要按照双元制教育的规定签订培训合同,所签合同是得到联邦教育法的严格监督和保护的,合同明确了培训的职业的基本要求、培训时间、内容及考试要求。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条款,培训人员的报酬等。合同首先要遵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规定的内容。其次企业可以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在与学校协商认可后增加相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研究开发主要由企业专家和职业学校的老师来按照培训要求共同完成,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生产更加紧密相连,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强、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更认真努力。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可以说是私人订制,量身定做。当双方发生纠纷时,也有合同作为法律依据,所以不仅保护企业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4.严格的考核认证方式,检验了培训教学的水平,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培训学习的质量

德国人的“古板”精神是出了名的,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完成,培训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双元制教育中考核认证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企业、学校、学员之间都是相互监督的。并非通过一次考试来确定一个学员是否合格,毕业考试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成绩取决于平时成绩的积累。双元制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在考试前由企业、学校、工商会、联邦教育人员共同组建命题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培训内容等命制统一试题,确定统一考试时间,在同一天实行全国统考。其次,由相关部门组建监察督导人员对考试进行严格的巡考检查,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对于考试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考生和工作人员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处罚。所以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双元制教育的重要保障,也只有这样的考核才能真正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促进培训严谨规范。

三、如何把双元制教育模式融入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中去

1.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

(1)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多项政策宏观调控,增加扶持力度,引导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教育学习。近年来,国家新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比如提高初中升高中的分数,减少录取人数、取消初中毕业生复读。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建立了助学金,减免学生学费,增加奖学金名额等,吸引初中毕业生就读职业院校,走技能教育成才道路。因此,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技工院校教育压力增大,软硬条件跟不上。职业教育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

(2)招生观念没有突破,生源素质差,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好苗子。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量支持,而且力度很大。但最关键的人才生源没有突破改变,职业院校的学生依然是“被淘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差、基础薄弱、缺乏培养的好苗子。

(3)学院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联系不紧密,毕业学生无法满足企业要求。

(4)现代职业教育对质量教育认识不够,很多地方的职业学校财政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人数来核定,职业教育重数量不重质量。

2.借助双元制办学模式思考如何改进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不足

(1)解放思想,取之精华,以它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借助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点,改进职业教育的不足。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认识,提高认识觉悟,大胆借鉴别人的先进成功职业教育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现状,找到融合点,积极扩大试点范围。其次,要严格监督落实每个环节,不弄虚作假。要重质量,不只走过程;要有大局意识、危机意识、长远意识,不能只图暂时的成绩效率。要有专研高深技能、精密高端技术的精神,不能只注重粗放式规模效应。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几十年历史,而且它的教育成效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已经证明是一中比较成功的模式。但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但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取之精妙之处,结合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情况加以改进应用,来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新的教育模式。

(2)要尝试改变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提高学生生源素质,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我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高技能人才。其中一个最重要环节的就是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生源基础。现阶段的职业招生模式依然是高中、大学选拔完后剩余的学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但这部分学生仍然学习基础薄弱,纪律观念差,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习总书记说过:“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工人队伍。”所以培养尖端高技能人才的第一基础保障就是人才生源。

(3)要改变过去“你培养我来选的”传统模式,以国家专业大纲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照现代本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制定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设置和实操实践方式。

过去一些年职业院校担忧学生就业问题,而企业又说要不到人。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所需人才技能已经脱节。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多数处于闭门造车状态,要多调研、多交流,多了解现实情况。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技能技术转眼就可能不适用了。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观念,将会被时代淘汰,教育也是如此。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改变教育模式,结合企业实际用人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要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水平,结合职业大纲,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选定适用的教材,安排合理的动手实操时间。其次还有根据技术工人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的特点,重点加强技能人才的实操培训实习,注重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在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训练课时安排比重上要向实操倾斜。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让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交替进行,这样可以现学现用,更好地强化学生技能,提高技能水平。

四、制定有效的考核认证机制,建立有力的监督检查手段,严格认真、公平公正,确保学生成绩的有效性,真实性,真正反映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制定了优秀的计划方案,下一步就是实施过程的监督落实。没有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干事敬业精神;没有严格管理制度、实施具体明确的督导细则。再优秀的方案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弄虚作假。所谓的监督并非各方面的单独行动,是必须组织各相关职责单位,成立综合督查组,实实在在担负起监督职责,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时要成立考核认证机构,按照培养人才目标标准,制定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严格按照程序公开鉴定考核,真实检验学生教育培训后的技能水平。达到要求的录用,没有达到要求的重修或者发放结业证,不推荐分工就业。让学生有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职业教育模式不是照搬照抄,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改革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培养出真正世界顶尖的高技能人才,让中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