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赵春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赵春雨

赵春雨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中学赵春雨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也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如今提倡的“大语文观”的背景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不仅教会学生们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同学们不忘本,不忘中国几千年来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让语文课堂上得越来越有味道,不要让我们的中学语文学科成为一个悲哀的学科,是我们亟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艺术导语引入微课教学小组协作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有些只是为了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语文课堂也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们在课堂上只注重考试中涉及到的考点,而忽略了孩子们对文本的赏析和解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涉猎部分也只是单纯的背诵和抄写,因此,语文课堂应该重新定位,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课堂的文学文本,让学生们在欣赏优美作品的同时获得新知。注重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才能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语设计,引入情境。

导语的设计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学生进入课堂实践的第一关卡。因此,导语设计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学生们是否第一时间集中注意力在你的课堂上。贺瑞斯曾说过:“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学生们在一堂课的开始也会很注意老师的导语设计,所以老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内心,他们才能跟随你接下来的脚步。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才能感受到文本带给大家的艺术魅力。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父亲》这首曲子,通过一段动情的语言描述:“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在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在揭示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易于理解朱自清的这篇叙事性散文,巧妙地导入了新课,让学生们也沉浸其中。

二、微课教学,突破难点。

微课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新型手段,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视频感受一些学生们很难理解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感受学生们所陌生的领域,以及对久远的年代和作者笔下的历史背景有充分地了解,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杨绛的《老王》一课时,学生们对当时文革期间的背景很陌生,所以在理解到老王送钱钟书先生去医院的途中杨绛先生不能同时坐老王的三轮车去医院而是自己单独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的这一行为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在课前找了大量关于文革期间的图片和资料,利用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用了短短五分钟的微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当时写这篇文章的背景,通过视频的图片及文字的解说学生们对这段历史有了了解,所以在理解文本的这一片段的时候学生们就没有了更多的疑问,也理解了当时背景下杨绛一家的处境,所以对这篇感情的理解学生们就理解到位了,老师也得心应手了许多。

三、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不同的文学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作者感情的时候都有很多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在里边,在创设语文情景课堂的时候大多数少不了一种手段就是背景音乐,不同的文学作品体现作者的情感就不一样,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类型题材作品选取不同的背景音乐创造氛围,迎合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加以体验。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播放《父亲》,老师请同学们欣赏音乐的同时要动真情地朗读课文,将这种浓浓的父爱读出来,体会出来,这就是背景音乐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杜牧的《赤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播放《赤壁》电影的主题曲《心战》,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来再现古战场刀光剑影、万马奔腾的激烈战斗场面,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总之,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背景音乐这一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而体验文本魅力的同时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四、小组协作,团队意识。

“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在语文课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好小组协作这一手段会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相长,有的时候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古诗词复习课的时候,学生们先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小组合作整理出复习提纲会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好多小组的孩子将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者是不好记忆的古诗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在了图纸上,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不仅使人记忆深刻还很新颖,这就是小组合作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应该使得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那些学困生也享受到平等、感受到参与和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有艺术性,也要有科学的分工协作,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生动的,有感情的,应该像许多大家一样把一节语文课也当成一件艺术品,精心地去刻画,精心地去雕琢,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把每一节语文课都上得很艺术,让每个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语文带给他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作者:段昌平

2、《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作者:孙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