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罗方

(夹江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1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随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数据间差异显著。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疗效显著。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折治疗仪;开放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195-02

【Abstract】ObjectiveClinicalanalysisofexternalfixationcombinedwithfracturetreatmentinstrumentinfractures.Methods92patientswithopenfractureswerepidedintotwogroups,followedbytwogroupsoftreatmentresult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3.48%intheobservationgroupand73.91%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patientswithopenfracturestreated.

【Keywords】Externalfixation;Fracturetreatment;Openfracture

外固定支架因为能够将骨折位置进行相应的固定,同时可对局部软组织予以保护,进而对骨组织的恢复以及创口修复起到促进作用,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治疗时优势较为显著,为此逐渐在临床中进行应用[1]。就目前而言,骨折治疗仪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报道有所增加,但是此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对预后的改善效果依旧是临床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则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9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92例患者通过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均分为4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例数2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9例,年龄跨度为24-60岁,经软件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5.2±2.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例数29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7例,年龄跨度为23~59岁,经软件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2.1±2.0)岁。92例患者中,50例患者为交通事故,16例患者为高空坠落,18例患者为重物砸伤,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计算,并未呈现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的临床研究行有所增加。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基础治疗,其治疗方法包含对创伤进行清洗,随后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首先予以患者常规检查和X线,并对伤情进行评估,而后实施局部麻醉,选取患者的仰卧位,在患者骨折断端两侧安装外固定支架,让其保持垂直角度,待上述操作完成后予以固定操作,并利用金属螺钉进行,在此期间需拧紧加压杆。患者完成手术后处理支架和加压杆,同时处理螺丝。值得注意的是需对创口进行清理,并实施缝合操作。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进行治疗,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仪器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在85%以下,电源设置为AC220V±22V,50Hz±1Hz,40VA为其输出功率,共治疗两周时间,每日治疗时间为2小时。

1.3疗效判定[2]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需要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疗效优呈现为关节功能能够恢复时间小于9个月,并未出现旋转或者成角现象,对位比例在85%以上;疗效良呈现为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小于10个月,成角比例在10%以下,并未出现旋转现象,对位比例在75%以上;疗效一般呈现为关节功能恢复时小于12个月,成角比例在15%以下,并未出现旋转现象,对位比例在65%以上;疗效差呈现为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优比例、良比例和一般比例相加。

1.4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用时、外固定拆除用时以及功能康复用时,将上升指标数据进行记录以及比对。

1.5统计学数据计算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计算,治疗总有效率通过软件计算后以计数资料呈现,检验时选择卡方,住院用时、外固定拆除用时以及功能康复用时经软件计算后以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时选择t值,统计学意义呈现的标准为数据间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经过联合方法进行治疗后,41.31%的患者疗效为优,30.43%的患者疗效为良,21.74%的患者疗效为一般,6.52%的患者疗效为差,治疗总有效率经过计算后为93.48%,对照组经过基础治疗后,32.61%的患者疗效为优,23.91%的患者疗效为良,17.39%的患者疗效为一般,26.09%的患者疗效为差,治疗总有效率经过计算后为73.91%,数据间经软件对比计算后产生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1。

3.讨论

开放性骨折在临床中患病比例较高,同时因为高通作业以及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提升,致使骨折发生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骨折位置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会形成损伤或者破溃,并且骨折位置和外界具有相通性,使得开放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困难程度。而治疗成功的主要关键内容为骨折固定效果和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活动程度较大以及四肢长骨患者而言,为了确保康复后能够恢复至以前功能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对对线以及对位会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临床治疗并不能够满足其效果。因为开放性骨折具有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以及污染程度,如果对其进行切开复位或者内固定治疗,手术自身会对周围软组织产生更为广泛的剥离现象,手术后患者会出现感染或者坏死等现象,进而对手术后的康复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固定方法则是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临床中通常会对患者采用石膏绷带以及外固定支架等,功能训练则是对受伤位置的肌肉进行加强训练,从而产生收缩以及舒张效果,进而将血液循环进行加强,以免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肌肉萎缩,确保肢体的机能处于正常状态中。外固定在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在对患者实施复位之后进行固定,其治疗效果和内固定疗效存在一致性,因此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

Zicnhr在1981年提出骨折治疗仪治疗,并将其应用于外伤骨折不愈合患者中,同时对愈合延迟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均获取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进而说明骨折治疗仪能够将患者的康复时间进行减少。骨组织自身主要特性表现为晶体,而机械性压力能够出现电势,而产生的电势能够对固化中心的形成、塑性以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骨折治疗仪自身所出现的电流和电磁场与人体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的电波具有相似性,可将患者骨折位置的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对蛋白质以及遗传物质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细胞分化以及体内钙磷代谢机制进行促进,加速了骨组织内钙化速度,进而加速了骨折位置出的修复速度,同时显著刺激深部组织以及肌肉,将关节周围组织自身的张力进行降低,提升骨机械以及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进而将患者的肿胀以及疼痛症状进行缓解。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将外固定支架联合骨折治疗仪应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可将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减少,并且患者在治疗后并无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此治疗方法。然而骨折治疗仪的电磁场为促进骨折愈合的频率时,会增强骨内化骨,进而加强软骨内化骨,说明此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玉光.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8):781-782.

[2]尚庆卫.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