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曹丽红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常州路小学266700

一、视频贴合课文内容

“翻转课堂”式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内容做成视频或者PPT的形式,让学生回家观看。但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中却有一些调整,教师制作的视频或者PPT并不是让学生回家观看,小学生回家对课文知识内容进行详细阅读,然后第二天,让他们在课堂上观看关于他们昨天阅读的文章的视频或者PPT,其中对视频或者PPT提出“贴合化”的要求,讲究视频或者PPT内容贴合课文内容。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在制作视频或者PPT时,不仅仅要添加如今桂林山水的美图和作者写作背景分析,更要添加一些符合写作背景的图,如作者那时的桂林山水原貌图,最好有作者在桂林山水时的拍照,贴近写作背景的风景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那时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的来由与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景物的细致描述。

二、增加课堂提问和小测环节

善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就意味着创新和改革。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针对课堂性质,补充课堂提问和课堂小测环节,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学得更加牢固。

1.课堂提问环节

在一般的“翻转课堂”形式上,看完视频或者PPT后,加入对知识的提问环节,可以是对知识点内容的深究,可以是对视频或者PPT中的疑惑提出问题,还可以是对文章感情内容的探讨,各种提问都可以,目的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掌握文章各个方面的内容,形式创新而有趣,使小学生更好地、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

2.课堂小测环节

小测,意味着考试,会给人一种紧张感。正如学习,每到一个阶段,必定要进行一次知识的测试,考查一下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也是为了教师更好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课堂小测一般都是对一个星期以来,或者对一篇课文进行考查,包括字和词的拼、读、写和造句,句子的扩展、缩写和感情的理解等,一般内容都偏向简单化。

三、整理知识结构,使“翻转”合理化

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同,它有很不一样的知识分类,既有理解类的理论知识,也有感受类的情感分析知识。将“翻转课堂”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时,可以将理解类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者PPT,但感受类的知识一般都无法制作成视频,因为感受是要靠启发的,启发需要通过心与心的传递。

如《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中,可以通过风景图,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得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但作者对桂林山水喜爱之情的结论,就要从课文中每一段的文字和句子的分析中才能得到,这个部分是视频或者PPT都无法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合理“翻转”,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翻转”,翻转理解类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加入感受类的情感知识启发,让小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知识。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翻转课堂应分为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两个部分。

1.个体学习即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利用教师制作的自主任务学习单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进行初步学习。提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或提出质疑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学习。

第二,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或暂停等,直到看懂为止。再次生成新的质疑,进入探究环节。

第三,利用教师提供或自己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更高层次的问题,留待课堂交流解决。

第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练习,留下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交流解决。

2.群体学习,即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与一个班的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汇聚提炼问题。教师综合整理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确定出本堂课最核心的问题,引领课堂的开展。

第二,学生互助学习,通过充分的交流,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在互助学习的基础上,问题逐渐减少,逐渐汇聚,形成了本堂课最有价值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第三,教师创设情境,参与交流;在充分的交流引导下,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生成新的认知。

第四,成果交流与反馈,也可以是拓展练习。

针对小学语文的特点,还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或续编小故事等提高语文素养的平台。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减轻了家庭辅导的负担。学生只需拿出5~10分钟观看课前微课程,就像平时的预习一样,按照学习任务单进行提前学习,并没有增加多少时间。而在课堂上,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发言,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一旦这种模式形成系统,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一整套课前学习的材料,无需重复制作。从长远来看,也是可行的。

四、总结

善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都有利于小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