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安全意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安全与安全意识浅析

张志雨

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随着“依法治安”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极大改善,社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依然突出。要真正的做好安全工作,正确认识安全内涵、树立安全意识尤为关键。本文从明晰安全内涵入手,据此提出衡量工作安全状态的几条标准。对常见的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安全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安全内涵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

1前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安全工作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生产过程中,社会的整体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全社会的安全应急和安全保障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各行业的事故隐患问题仍然突出、各类安全事故频发、事故率偏高。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无非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对事故原因进行更深层次分析时,总能发现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安全管理不到位的背后,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文化建设的缺失尤为突出。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对安全生产就显得特别重要。

图1事故原因层次分析图

2正确认识安全内涵科学评价安全生产

安全这个词每个人都特别熟悉,我国很早便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各类会议上都会接触到各种安全问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都建立起了对安全的各自不同的理解。对于安全生产,我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那到底什么是安全,安全如何定义,很多人都很难说清楚。就像一段相声里说的:“那谁,咱哥俩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想念了。那什么,您贵姓啊?想念得我都记不得您叫什么名字了。”表面上看这是一句玩笑话,天天念叨确不知道对方叫什么,这还真有可能,心理学上称之为“条件反复刺激形成抑制”。就像安全第一,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确又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司空见惯。

安全的定义在不同的行业由于出发点、关注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安全是指系统运行状态处于人们对风险的接受水平以下。由此可见,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事故,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零事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零风险才是我们永远的目标。零事故仅仅证明在一段时间内没发生事故,但并未证明消除了事故的“病灶”—风险。因此,要想做好安全工作,首先要明确“安全”是与“风险”相对立的,而不仅仅局限在与事故相对立,这也是安全的最重要的内涵。

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标准去科学的评价生产是否安全。首先,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过事故;其次,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最后,生产过程基本达到法律法规、国标、规章制度等的要求。同时做到以上三点,基本可以确认所从事的生产工作是安全的。

3准确认识安全态度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面对安全风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态度。这种对待安全的态度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态度是,对近在眼前的、明确的危险,人人都知道恐惧和回避!就像入住的宾馆突然发生火灾,每个人都知道立即去灭火和逃生。但是如果没有火灾,人们对于火灾往往是什么态度呢?根据一项统计,人们在入住宾馆时,只有小部分人会阅读房间门后张贴的火灾逃生路线图,其中只有极小部分人会实地查看消防通道的位置。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宾馆房间里提供有火灾防烟面罩,对防烟面罩的佩戴使用方法也一无所知。更为常见的问题是,我们经通过消防楼梯时,为图方便很少有人会随手关闭防火门,甚至很少有人能意识到防火门应处于常闭状态。即对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危险,人们往往会忽视。

图2面对危险时的两种态度分析

这两种典型安全态度的出现,与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小到大,时刻遵从的社会赞赏品行密切相关。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大无畏精神,即勇敢、不怕艰险;传统文化也一直教育大家遇事要乐观,多从好处着想,不杞人忧天。当然,没有这些品行,人类社会也很难发展到今天。但这两种品行可能对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大无畏精神在生产领域往往意味着冒险作业;遇事乐观可能导致侥幸心理的存在。由此可见,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冒险和侥幸心理是人的本性使然,会导致不关注“安全”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安全工作,首先就要准确认识安全态度,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4结论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习总书记对于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要求,把生产安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安全专业的从教人员,必须认识和把握安全工作的复杂性,明确认识到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安全思想教育。每个人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中,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改变。

参考文献:

[1]杨辰飞陈雪波.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探索和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1.

[2]姜沁瑶.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调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06.

[3]李乃文.变革型领导行为、安全态度、安全绩效的关系——基于煤炭企业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01.

[4]陈雪锋.建筑工人安全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04.

[5]刘新霞.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安全氛围感知及安全态度与安全行为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3,3.

[6]刘素霞,朱雨晴.损失认知、安全态度与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10.

[7]李智飞.安全生产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J].山西煤炭,2008,3.

[8]刘艳,陈岩.加强安全思想教育促进安全生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