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卓玛措

卓玛措

(化隆县昂思多中心学校青海化隆810900)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最基本的双边关系。师生感情的融洽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爱,只有在信任和爱的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信任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传给学生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里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不专心听讲、开小差或者对学习有困难产生自卑等等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详和善地对待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多表扬、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位置》、《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小小商店》等教学内容教师应巧妙地联系学生实际,用学生熟悉的事例,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学习兴趣。

让数学语言有情感,数学是呆板、单调乏味。在教学中不花点心思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的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很强的情感。

利用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的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比如:60人乘2辆大轿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离我们的题型是多近啊。

在课堂上可以做游戏来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在玩中学,这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数学游戏从1~100的数字中,见是5的倍数或者是整十都喊过,这种的游戏。

4.小学数学生活化,成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开始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数学这门课的开始,如果开始就给学生不好的感觉,那么,他学起数学是会感到非常困难的。一年级数学,学生学会了看时间,学会了用直尺,学会了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图形的分类等等这些,而这些内容不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吗?小学数学,成为了学生理解数学的开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升华来的,数学不是抽象的,那么他还会觉得数学没有用吗?除非他不食人间烟火。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很有意思,数学肯定也有意思,这就是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成为了数学兴趣培养的开始。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这时我抓住契机说:“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再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6.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7.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不能模糊不清

前面讲过:小学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但是也不能背离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不能让概念性的问题模凌两可。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小于,开口在前是赶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准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丑小鸭读后感

但是,在让学生学习图形的归类时,小学生对于平面和立体这两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我们要慎重的选择讲解的词语,使得学生明白“球与圆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一样,每次我教我外孙图形分类,总是问他:你确定球是圆形的吗?他是毫不犹豫的说:“是的,老师说的。”我相信:老师不会这么讲,但是是什么问题使得学生认为球就是圆呢?应该值得我们老师好好思考一下:不能让定义不清不楚,一定要明明白白,但是如何讲解呢?老师是要好好商榷一下的。

小学数学教学对我们整个数学教学的影响非常深刻,不是每个人都能教小学数学,但是,教小学数学的老师一定要把握以上几点,包括平时在对小朋友的课后作业辅导时,家长不能乱加数学知识给学生,毕竟,家长的数学是生活的,而学校数学是生活升华之后的数学,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教育从小开始,兴趣从小开始培养,相信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充满创造性,充满乐趣的。

收稿日期:201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