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07
/ 1

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

朱玉良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经济建设离不开文化,文化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是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好坏,与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的新世纪,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文化的优势,挖掘文化资源。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说过:“文化有很重要的协调力量,它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如果没有文化为纲领,经济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也难以持续发展,所以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文脉。”地区经济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认真审视本地区长期存在的文化传统观念。首先要认真调研和分析本地区的文化内涵,分析和研究其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其精华部分,也要批判和克服其糟粕部分,以消除不利于发展与进步的传统观念。同时,要不断学习其它地区的先进理念。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需要创新,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根源于创新,而要激发创新精神,使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则必须回到中华文化原创,摒弃限制社会微观活力和民众创造力的文化和传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文化和制度创新。”

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形式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现代经济与文化的对接的一种新的形式,就把文化当作发展经济的手段。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一些庆典活动,展示本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物产优势,再通过经贸洽谈的形式将所表现出来的当地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文化可以附着在产品上,产品也可以附着文化。比如说光碟、书籍,它们本身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已经是商品了,是承载文化的商品,是可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商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叫它们“文化产品”。因此这种文化产业化,就是通过文化这个平台,通过文化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中渗透文化。

三、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则是经济展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地方,打出了民族牌和地域特色牌,走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化为旅游灵魂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子。随着大批的历史遗迹得到修复和保护,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得到挖掘和整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光大,大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得到有机融合,极大地增加了文化内涵、民族底蕴。比如随着反映“三农”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在央视热播,它的拍摄地——素有“塞北江南”之称的查干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走入全国观众的视野,成为中国北方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仅2005年五一“旅游黄金周”第一天,接待游客就高达32000多人,同比增长了近十倍之多,当天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就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50万元。这是由文化带动旅游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好例证。

四、文化与经济互动,是其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和经济要互动,发展模式要转型。发展要从单纯的经济过程过渡到文化过程,从脱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脱离文化的发展转向基于文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提出民族复兴,根据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估计,中国在2015年初步实现经济复兴是可能的,但是文化的复兴可能更加艰难。如何将经济复兴与文化复兴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结合我省实际,加强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需要,对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我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触角,有效利用文化的影响来加速我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和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