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张秋燕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张秋燕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1研究资料与治疗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当中共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78名,所有病例均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并需要长时间进行卧床休息,其中男性患者347名,女性患者131名。年龄最长着72周岁,最幼者15周岁,平均年龄48周岁。糖尿病患者74名,占15%。高血压患者100名,占20.9%。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提供数据用于研究。

1.2研究方法

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预防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将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患者做到分组均匀,实验组预防护理手段包括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并对下肢静脉进行保护。在上述基础上,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统计,其统计过程中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统计软件[1]。

1.3研究结果

为了清晰地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下文将通过图表的形式对其深静脉血栓出现情况进行统计,详情见图表1。

组别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人数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人数发病概率对照组82313.3%实验组162236.6%

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8.356

图表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概率统计表

2研究结果分析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定义及危险因素

当出现血液在深静脉当中出现凝结异常的情况时。静脉中会出现血液回流障碍,这样的疾病被成为深静脉血栓。当上述情况发生于下肢的情况时,被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出现于人体左侧,在患者经历外科手术后多发。其具体的临床症状包括肢体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等。按照其不同症状可以分为周围型、混合型及中央型,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往往会由于血栓脱落造成其他脏器的栓塞,当前最为常见的栓塞类型为肺栓塞,致死概率高达30%。

当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会对其正常生活及生理状况造成大量的影响。在其危险因素方面可以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其不同的危险因素在影响上也存在不同且其作用可以叠加。其具体危险因素包括血管壁破损、血流过缓及血液高凝,造成血管壁破损的原因有个体外界创伤、外科手术恢复,造成血流过缓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肥胖、瘫痪或缺乏运动,造成血液高粘状态的原因可能是蛋白缺陷及激素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下肢深静脉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由于护理不当造成发病的病因占据一定数量,准确了解病因并进行预防护理是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2]。

2.2预防护理概念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分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手段而对照组则加入预防护理。根据上文内容预防护理在内容上同样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促进血流的循环,避免出现血流过缓的情况。这一方面的内容中,首先针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去为其变换体位,每1.5h为其变换体位以此帮助下肢血流加快流速。在经过研究后发现长期卧床及久坐的时间每延长1h,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就会提高5%,这一数字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发病概率会增加10%[3]。在大量的外科手术完成后,会由于下肢血液出现回流情况造成血液流速减缓,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当中,超过50%的情况出现在术后24h内,其余超过30%的情况发生在术后的24-48h内。为此可以通过辅助进行踝关节的运动帮助血液的流速、流量得到增加,具体手法为进行下肢的抬升及蜷曲运动,帮助血液的流速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出现屈膝动作,屈膝动作可能会造成静脉血液的回流。可以通过外界设备辅助提高血液的流速,当前较为常见的辅助手段包括气泵法或弹性材质穿戴法。第二在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中,当前较为常见的是使用抗凝疗法,以此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及扩散,在康宁疗法当中常用药物有肝素、华法令、利伐沙班,通过上述药物在与防护路中的应用达到抗凝的目的。造成血管壁破裂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为了治疗在静脉中注射药物,药物溶液具有刺激性和高渗性,曾经出现病患下肢血栓数量远超于上肢血栓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留置针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及注射药物、操作原因所导致的,因此为了进行下肢深静脉预防护理,不再必要的情况下无须在患者下肢放置留置针,在必要情况下,留置针的滞留时间也要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

2.3研究结果启示

通过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发现,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其会对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增添很大的负担。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发现,传统护理法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远远超过添加预防护理的概率,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引起全体护理人员的重视,首先要在风险评估方面做出改变,当前我国相关风险评估处于起步阶段,很少能够做到各科室互相配合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风险评估作为基础需要将各科室的特点进行汇总,为预防护理提供帮助。其次在病因的研究上,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留置针等是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下肢留置针。在手术或外伤出现穿孔的情况时,要避免留置针滞留时间过长。最后,需要护理工作者辅助患者进行运动,由医院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样的情况保证患者在传统的护理手段之上,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国属于多发疾病,本文进行了相关对照试验,找出其病因并突出预防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为未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杨欣萍,李春红.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04):30-33.

[2]张翠英,张娜,王来英,周世菊,孙桂君.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2):87-88.

[3]吴瑜瑜,蒋亚静,何瑞君,吴红妃.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的护理干预进展[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7,7(03):56-58.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