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陈方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参白扶正颗粒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参白扶正颗粒;肿瘤相关性贫血;红细胞生成

【中图分类号】R25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25-02

肿瘤相关性贫血又被称之为癌性贫血,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一种贫血症状,其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对于治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来说,发病率甚至能达到90%左右。因此,肿瘤相关性贫血也能够当做是衡量患者预后的标准之一。本文主要是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中符合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3.61)岁;24例肺癌,19例胃癌,18例结直肠癌,6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38例轻度贫血,35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50IU/Kg促红细胞生成素,一周三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参白扶正颗粒治疗,一包(10g)一次,一天三次。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都不联合其他特殊免疫制剂和药物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升高>20g/L,或者是血红蛋白≥120g/L且不用继续输血,符合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表示治疗有效;如果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20g/L,或者是血红蛋白<120g/L且需要继续接受输血治疗,符合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表示治疗无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8周之后的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的提高其生存质量。随着疾病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大多都会出现贫血症状,同时在放化疗的过程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骨髓造血系统,进而加重患者贫血程度,一方面会导致患者的放化疗敏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西医治疗中,主要是采取红细胞生存刺激因子治疗和输血治疗,但是由于输血治疗会造成输血反应、维持时间短、血源短缺等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红细胞生存刺激因子治疗,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显著的减少患者对输血治疗的需求,但是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来说,起效比较慢,而且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中医中认为,贫血的根本是由于气血亏虚,重要病机是脾肾亏虚,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补肾填精、健脾补气,在参白扶正颗粒中的成分主要是有陈皮、砂仁、黄精、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女贞子、法半夏、白术、茯苓、当归、黄芪等,其中茯苓、白术、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黄芪的作用是补中益气,进而减轻放化疗的毒性;黄精、补骨脂、女贞子能够达到填精固本的作用,进而减轻放化疗的抑制作用。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了51.28%、82.05%,而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28.21%、58.97%,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雪冰,李康.补肾健脾生血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2).061.

[2]马军,王杰军,张力,等.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11.

[3]葛军娜,于健春,康维明,等.肿瘤相关性贫血[J].协和医学杂志,2011,01.

[4]相娜娜,程继荣,邵国安.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02.

[5]周勇,冯觉平,李敏,等.贞芪扶正颗粒治疗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1,10.

[6]訾建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升血调元颗粒与单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