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患者躁动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全麻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患者躁动护理体会

范黎云赵彬梅雪

范黎云赵彬梅雪(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昆明65001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277-02

【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9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并施行相应的护理。结果98例躁动患者中颅内因素32例,有害刺激25例,麻醉作用19例,颅内压增高16例,其他6例。结论分析了引起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

本文通过对98例行全麻开颅手术后昏迷患者在其复苏期间出现烦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患者98例,在复苏期均发生烦躁。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16~76岁,平均44岁。重型颅脑外伤术后34例,脑血管病术后48例,脑肿瘤术后16例。

2原因分析

2.1颅内因素绝大多数患者行为自控能力丧失,在昏迷期过渡到清醒期或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疝等颅内压增高,容易出现烦躁,继之躁动不安,躁动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因患者的体质不同而有差别。本组颅内疾病因素32例。

2.2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疼痛刺激等,本组有害刺激25例。

2.3麻醉作用由于麻醉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面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本组麻醉因素19例。

2.4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由于术前或术后继发性脑出血或脑水肿形成所致。本组颅内压增高16例。

2.5其他另外与其年龄、性格、心理压力过大、文化程度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本组其他因素6例。

3护理措施

3.1确保患者安全当手术结束患者由手术室送回病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接患者护士需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及医生一起将患者平行托起平稳过床,同时要注意防止各类管道脱落、扭曲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术后必须严密观察,加强安全管理。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术后回病区监护室带气管插管接呼吸复苏器,需辅助呼吸,要立即将已经准备好的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听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交待患者术中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3.3适当使用镇静剂连接静脉镇痛泵,内加止痛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无痛睡眠状态下平稳度过全麻后的烦躁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或止疼剂。使用镇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3.4正确使用约束物严格遵循烦躁患者的约束制度,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接触皮肤部位应附有衬垫。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时(1h为宜)松解1次,每次10min。

3.5控制术后高血压对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根据患者的血压,用微量泵随时调节降压药的流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术野出血和脑水肿等。

3.6注意保温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患者体温过低,应及时用热水袋进行保温,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调节室温,增加盖被,减少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至体温恢复正常,寒战停止。

3.7拔除气管插管护理在拔除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拔管后自主呼吸1h,并可根据指令睁眼、握手,有呕吐、吞咽反射,拔管后首先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反射弱时,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8心理护理患者麻醉清醒时,护士应及时主动与患者交谈,告诉患者手术顺利结束,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和疼痛只是暂时的,使患者心中有数、安心休息和配合治疗。从精神、行动上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3.9术后颅内出血的观察开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颅内出血的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头部CT,同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10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完好,伤口渗血、渗液多的,要及时报告医生,检查伤口并更换敷料。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给患者翻身时要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以免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并准确记录。

全麻开颅术后苏醒期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高血压、体温过低、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及孤独、恐惧心理等,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术后患者能够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因此,应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确定原因后及时做出相应护理对策,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段杰.神经外科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74.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