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3

重视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曹玉林

关键词:作文评语;人文性;艺术性

在一项关于“作文评语对写作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中,82.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评语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影响。91%的学生认为教师鼓励性的评语能激发自己写作的热情,几乎100%的学生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完的作文后面只一个“阅”字和日期。足见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篇作文层面的心灵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权威性的评价往往决定一个人行为程度的强弱,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动机强度,行为的持久与深入,能使行为者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这类僵化教条的评语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更应有“做人——作文”的教学理念。因此,作文评语应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也就是说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现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长期的评语感染中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语文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心。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应是体现了人文性和艺术性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据此,笔者认为作文评语必须注意发挥爱的效应,让作文评语充满人文的光辉和艺术的感染力。

一、作文评语应讲究人文性

1.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总有其可取之处,或中心或语言,或思路,或选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一个循循善诱的语文教师应在作文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要敢于鼓励、善于鼓励。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上小学时,教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的文末,写下了这样的语评:“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样赞扬性的评语,让少年茅盾受到无比的感发和激励,这也是他以后坚持写作的无尽动力。可见,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鼓励性评语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只要写出了优秀习作或习作有进步,教师就应该从正面肯定其可贵之处,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巧设伏笔,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巴金!”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愉悦和满足,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鼓励性的评语如“一腔真情皆在篇中涌现、耐读;此外,刻画十分传神,令人拍案。”“透过文章,我看到一个充满灵气的少年”。“你的立意让老师耳目一新”等。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为学生后续写作和提高打“强心针”。总之,教师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和赞扬会棒杀学生,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少批评责备,学生就会在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引发强烈的写作兴趣,更能让学生佩服睿智的你。

2.情感的交流

教师写评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很容易看出包蕴在字里行间的思想认识、情感需求、心理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它们流动在文章的语句之间,闪耀着独特个性的光辉。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教师无法企及的优势。理当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学生情感的流露,教师对此应有情感回应。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拓宽人的理想,增强人的爱心。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发奋图强,创造美好的未来。教师可以通过评语,与学生交流认识,交流情感,给他们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喜欢这种“笔谈”的方式,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不设防的心态下感受教师真诚的教诲。在以后的写作中,他们更愿意叙心曲,说真话,抒真情了。久而久之,师者的“传道授业”和学者的求“解惑”之间就能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很好地实现作文教学的目的,达成“做人——作文”的教学目标。

教师充满真情的评语无疑会给渴求情感抚慰的学生以莫大的启示和抚慰,甚至能让他们找回迷失的自我。例如:有位学生因为来自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这让她在城区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她写道:“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显得太丢人了,总觉得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教师读后感触很深,为了让她尽快自信、自强起来,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我的丛林,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珍爱她渐丰羽翼。老师相信,这只丑小鸭终会成为茂密丛林中一只骄傲的白天鹅”。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爱上了写作,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后来还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高中免试录取。事实证明,教师充满爱的情感抚慰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源泉。”

3.感情延续

学生们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教师的心间,教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评语注入学生们情感的河流中,让它永远流淌,这就叫感情延续。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成长烦恼等诸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教师在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教师在为他们难过;他们烦恼的时候,教师在倾听他们的诉说,并真诚地开导他们。这样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和“作文”一样,都讲究一个“情”字。中学生虽富有情感但不成熟,教师的作文评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能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成长。所以,作文中教师的评语如能达到与学生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自觉自愿地走进这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有朋友、有真情的世界。

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充满真情、文学气息浓厚的作文评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热情,深化写作认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了她和母亲很疏远,因为她一直认为母亲把她留在乡下六年是对她的冷酷。母亲试图亲近她,关爱她,都遭到了她的拒绝。对此,她的教师在评语中写道:“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更感谢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母亲撇下你出去打工,是为了给你,给这个家撑起一片无雨的晴空。试着走近她,你会发现母爱的世界很温暖,母爱的天空很蔚蓝”。教师委婉而艺术的评语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化开了女孩心头的阴霾。

另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明节那天,两个穿着纳底布鞋的女孩儿,跪在教师坟前不肯离去,她们一个烧了一张写着100分的考试卷,一个烧了一串塑料纽扣。她们想起了教师硬把她们拉回学校,用自己买药治病的钱资助她们上学,但老师“走”的那天,上衣还缺着两个纽扣……。老师看了深受感动,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故事叫我好感动。我真为那黄土下的老师感到高兴,她生没带来什么,死未带走什么,但她却拥有这个世界上两个善良懂事的学生。学生记老师,老师心安。学生勤学上进,老师满足。我也是个老师,假如我的学生在我死后也这样记着我,让我知道他们在进步,我会乞求上天赐给我五倍的生命,我情愿再当三百年老师”。教师捧着真心、爱心写下的评语,极富感染力,它让这位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

真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此,作文评语也应讲艺术性,让优美的文学艺术气息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作文评语应讲究艺术性

1.评语人有创新感和吸引力

语言贫乏,干瘪乏味,空话、套话是作文评语的大忌。因为这样的评语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准确地谴词造句,运用鲜活、有生命的语言,恰当地表情达意,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活动。例如:对于学生作文中书写乱涂改问题,一味批示:“不要乱涂乱画”、“请注意书面整洁”等,学生也许会毫无触动,如果换成“那些乱涂的墨块就像你英俊的脸上长上了烦人的小痘痘,你能想法消除它吗?”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再如:关于观察的话题,三番五次地批写“要观察”、“要仔细观察”、“观察要仔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批上“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许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评语要表现出对学生进步的期待

学生作文既然叫习作,那么缺点问题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进步。在评语中插入劝勉式、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学生是能够体会教师的期待的。

“你的这篇习作,诙谐、风趣之中富含哲理,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如果书写再漂亮些,不就锦上添花了吗?”如此表扬之中的含蓄批评,教师的期待学生会读不懂吗?

“字是人的脸,你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阴影。老师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请教一下字典,你愿意试试吗”?这样的评语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请注意错别字”效果好得多。

“标题如果再新颖一些,会不会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呢”?“如果引用一首与本文有关的歌词开头,你感觉如何”?“用拟人标题的形式组织材料,条理是不是更清晰?”如此种种,教师针对学生习作的某些问题,采用征徇意见的商讨语气,把教师对学生下次作文的期待融入其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3.解惑的良方

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反映在学生作文里也难免出现对生活的曲解或迷惑,甚至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的东西,对此,教师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要批评,对谬误还要批判。训骂、责备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会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会导致学生离作文越来越远,也会离教师越来越远。如果采用后一种态度,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多一些劝勉,那么“忠言”也会“顺耳”,它能把学生引到积极向上的轨道。

“人可以用精神的高度让自己远离物质的贫困,在别人享受美食的时候,你可以沉浸在精神食粮的摄取中,它将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你在人生的宽度和深度上超越他们!”笔者认为,这样几句带着劝勉意味的话,是可以让那位因贫困而烦恼不已的学生感到释然的。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倾诉了自己上学放学时挤公车的痛苦,言辞当中表现了极大的不满,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此,他的教师给了这样的评语:“老师也是这样挤过来的,我能想象你在等车时的焦急,被车撇下时的痛苦,挤在车内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产生的怨恨。但老师还要告诉你,正如你以后会成长为一个潇洒的小伙子一样,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因为太阳底下有阴影,但更多的是阳光”。评语中“老师也是这样挤过来的”“我能想象”、“我也能理解”等是教师实实在在的共鸣,而“太阳底下的阴影,但是更多的是阳光”则足以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积极的方向。

教师的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学生们的心田,更好地开了一剂心灵的良方,比起生硬的说教,其作用显而易见。

总之,语文教师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春风化雨”般的语言,重视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如果这样,则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人格修养,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川兴中学

邮政编码:6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