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浅谈社区居民高血压管理

高辛凤

(达茂旗百灵庙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蒙古包头014500)

【摘要】目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易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不仅致残,而且致死率高。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纳入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方法:透过筛查,将高血压患者相关信息纳入到高血压管理系统中,由辖区内提供连续性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结果:高血压是可以预防控制的。结论:通过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减少了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

【关键词】高血压;筛查;预防及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50-02

1.高血压定义及分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世界各国高血压患病率均很高,但发病率或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社会因素或环境因素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按2006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显示,估算我国现有约2亿高血压患者,即每10个成年人中患高血压就有2人,约占全球高血压总数的1/5。

2.高血压筛查

2.1危险因素

2.1.1不良的生活方式高钠低钾膳食;大量饮酒;吸烟;缺乏锻炼等。

2.1.2超重和肥胖超重或肥胖[BMI]≥24kg/m2和(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2.1.3社会心理因素居住环境、工作压力、社会关系等因素造成精神长期紧张。

2.1.4遣传因素家族史等。

2.2筛查

2.2.1健康档案社区医生要建立、管理辖区内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在建档时进行体检,尤其注重高血压筛查

2.2.2体格检查定期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通过健康检查,对发现无症状高血压患者效果较好。

2.2.335岁以上居民首诊血压监测社区医生每年要对辖区内35岁以上的首诊居民进行血压监测,筛查出新发高血压患者。另外通过常规门诊、住院及家庭病床的诊疗筛查新增高血压病人数及了解高血压管理对象的防控效果。

2.2.4健康教育途径筛查充分利用开展的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免费测量血压。

2.2.5在社区开展免费血压测量。

2.2.6利用其它机会性筛查如流行病学调查等。

3.高血压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

将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相关信息纳入到高血压管理系统中,由辖区内提供连续性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

3.1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3.1.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存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

(1)均衡膳食:是为了获取均衡的营养来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原则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及低钠、高钙、含适量钾、镁元素的食物。(2)适量运动:以不同年龄体质、习惯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坚持三个原则即有恒、有序、有度,即选择长期规律,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3)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应该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对血压影响最大,可引起小动脉痉挛,血管壁脂肪沉积,还能够影响降压药物的正常代谢,尽管有证据表明少量的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关系,同时饮酒可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故应戒酒。(4)保持良好的心态:血压的波动与情绪的关系极为密切,兴奋紧张、睡眠不足等因素都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在和肾上腺素的协同作用下,加剧心脏、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血压上升,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5)自我监测血压:教育辖区内的居民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要学会经常侧量血压,掌握血压变化。(6)控制体重已有证据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的人群,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人群相比患高血压的几率高2~3倍。教育居民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持之以恒等方法保持良好的体重。

3.1.2二级预防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诊断,进行规范的治疗和跟踪管理,需将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相关信息纳入到本社区高血压管理系统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定期测量血压是了解血压控制效果的基本方法。将血压水平120~139/80~89mmHg定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的结果确定的,血压水平120~139/80~89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

3.1.3三级预防目的是减少因高血压病而致残疾和死亡,严格控制血压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慢性并发症经过有效治疗,可以终止或延缓其恶化。如经规范管理后患者血压仍无法控制或病情加重,社区医生应及时联系专科医生进行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处理。

3.2高血压管理对象及流程

(1)确定管理对象:以现患病人和通过首诊测血压、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测血压、体检等方式检出的新患者作为管理对象。(2)高血压病例管理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即评估、分类和处理,其中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和一般体格检查等过程判断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分类是依据评估的结果,从而确定患者的病情控制程度,以便给予不同的处理;处理即对患者进行治疗,包括开出处方、根据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下次来诊的时间等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7):579-616.

[3]孙宁玲.高血压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