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原秋平

原秋平山西省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传统的教学观念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影响并支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表现为:

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会学生知识”,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记准、记牢所学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很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只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信息交流单一,缺少双边互动,课堂变成“讲堂”。由于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不进行主体精神、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减弱或缺失。而对一个没有主体精神、缺乏主体能动性的人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树立现代、科学、全面的教育理念,才能保证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都以确定的对方为前提。“教”和“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为手段,学为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提高技能,发展个性潜能、提高思想品德,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显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的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切实落实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充满活力的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多向交流,引导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主体参与的快乐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形成积极参与——提高能动性——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心理基础。

二、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人提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自主学习的方法,即教师要树立“教会学生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一个坚实的方法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环节,以及掌握记忆知识的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及掌握获取信息和信息加工的方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白:勤学善思,积极主动、努力探求、刻苦钻研、合理安排、保证质量、注重效率的好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生。

三、从“传授知识型”转向“培育人才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十多年来,在强有力的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分数成了学生考试和学校的命根。十几年前,一些有识之士有感于教学实践的状况和教学效果的状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高分低能等),出于对教育未来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忧虑,大胆地前瞻性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受到了关心教育的人们和老师们的普遍欢迎。经过反思、探索、实践人们提出了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加强德育渗透,促进全面发展等观点。但是,由于指挥棒未能进行性改革,社会、管理部门、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仍是“数字化”,使得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尽管这样,有识之士的理论探索仍未停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代教育观念体系基本形成。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树立“培育人才型”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或激励学生独立探究,或指导学生合作探索,或引导学生质疑求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知识运用的技能,学会利用已知解答未知的创新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敏捷性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观点和方法,激励学生求真、求异、求特、求深、求精,鼓励学生敢于创造、敢于求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从“继承性学习”转向“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高分低能”一词是人们为了描述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创造的,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通过“继承性学习”获得牢固的书本知识、熟练的解题技能。如果没有创新因素和实践能力,它们在具体问题上必然毫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树立“研究性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念,给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给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提高提供基础平台。“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在我国不算普及,但它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对接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想象性的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会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课堂转变为培育人才的园地,使每个学生发展成知识够用、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开创现代教育的春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