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成绩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成绩之我见

陈莲

江苏新沂市瓦窑中学陈莲

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增强国民素质的需要。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在编制教案以及实际面授学生过程中要勇于用新的思想武装自我,钻研新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略谈自己对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英语教学成绩的体会,与人交流。

一、围绕英语教学目的,确实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转化,其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呢?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英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在旧的教学体制下,我国大多数中学的英语教学现状是培养了一大批“聋哑英语”“高分低能”的学生。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另一种情况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英语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其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英语知识的掌握不是只靠老师整天单纯的讲,而是主要靠学生多加练习,只有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境,确实提高英语成绩。英语课是实践课,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二、听说读写相结合,提升英语成绩

如今的一些中学存在严重的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一些中学生听说能力还算说得过去,可是一旦让他动手写就会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和领会英语的教学原则,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另外,还要增加阅读和写的量。教师可适当地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某些学生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中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大多数学生以做习题为主,重“笔头”练习,而轻“口头”练习,写还行,一让学生说就变成了“哑巴”,这样偏颇于哪一方面都不行。

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思考,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而且他们的结论往往是不全面、不透彻的,甚至会给其他学生造成误导;还有的教师是怕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准,担心让学生任意说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索性把答案或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归纳和总结的知识,全部由教师“直接告诉”。长期下去,学生就有了依赖感,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更不想开口“说”英语,思维也就停滞不前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作用应体现在设计教学过程及课堂的调控能力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可以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思维。因此,英语课上应增加设疑的份量和比重。教师步步设疑,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使学生的“学”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另外,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一节课要注重的是“效果”而不是进度的快与慢。

四、改变教学评价模式,真正“解放”老师和学生

以往我们的英语教学评价一向只是关心教师英语教学活动对学生最后英语学习的结果,而且通常是简单的以英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关心更多的也是英语考试成绩而不是英语学习过程,致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限于考试和升学。这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理解力、记忆力方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与背诵,而对学生的其它方面如交际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甚少。而单凭一纸试卷是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的,尤为严重的是这种评价也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不利于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自信心,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实施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甚至还有家长参与评价,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突破现有的教学法,不断提炼和应用新的英语教学法,对每个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就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把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