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圆针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236例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长圆针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236例报道

金恩礼1吕艳红2

金恩礼1吕艳红2

(1沈阳市解放军202医院康复理疗科110003)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康复中心110022)

【中图分类号】R2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402-02

【摘要】目的观察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236例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用经筋辨证检出手足三阳经筋的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治愈226例(95.80%),好转10例(4.23%),未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

【关键词】桡骨茎突腱鞘炎长圆针结筋病灶点解结法经筋辨证论治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常见病,由于它是劳损引起,损伤点常不限于挠骨茎突腱鞘中,对其他痛点常被忽视,而造成疗效不满意。我们从经筋辨证论治角度审视本病,发现常沿手阳明经筋分布多个痛点,用长圆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3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15例,女12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0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⑴有劳损史,好发于家庭妇女及长期从事腕部操作者。

⑵桡骨茎突部疼痛,肿胀隆起,压痛,腕部劳累后或寒冷刺激后疼痛加剧,局部腱鞘增厚,握物无力,活动受限。

⑶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

采用长圆针,根据经筋辨证论治治疗,按经筋辨证分型取结筋病灶点,结筋病灶点主要有:

(1)列缺次:位于腕背外侧肱骨茎突处(手阳明经筋)。

(2)阳溪次:位于腕背挠侧拇指伸、外展肌腱入桡骨茎突腱鞘炎处。(手阳明经筋)。

(3)手三里次:位于肘前方,当指总伸肌、肱桡肌与旋后肌交叉处。(手阳明经筋)。

操作方法

关刺法: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再进行左右横行刮剥,以松解表层粘连。

恢刺法: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中,然后向前挑拨,再向后挑拨,以松解侧旁的横络粘连。

短刺法:直刺至结筋病灶点深层,对有骨膜下出血和渗出的患者做摩骨样切割,以松解减压。

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出针后按压针孔,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4.疗效观察

⑴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治愈:疼痛及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

好转:疼痛减轻,肘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变化。

⑵治疗结果

治愈226例(95.80%),好转10例(4.23%),未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

5.病案举例

吉×,女,30岁,干部。就诊日期:2001年9月30日。主诉:右腕疼痛史半年,近2月加重,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持笔、拧衣服、扫地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而持物悼落,腕背外侧压痛明显,前臂拇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拇伸肌群阻抗试验阳性,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查:右侧结筋病灶点列缺次、阳溪次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诊断:手阳明经筋型腕痛。处置:取右侧列缺次、阳溪次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长圆针,以“关刺法”“恢刺法”松解局部“结筋病灶点”。出针后用创可贴敷盖,长圆针治疗1次,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再复发。

6.讨论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常见病,由于它是劳损引起,损伤点常不限于桡骨茎突腱鞘,对其他痛点常被忽视,而造成疗效不满意。我们从经筋辨证论治角度审视本病,发现常沿手阳明经筋分布多个痛点,用长圆针治疗效果满意,本病由分布于前臂拇伸、外展肌群及桡骨茎突腱鞘肌腱,非生理性牵拉引起,慢性、积累性损伤可形成结筋病灶点卡压经脉,造成津液气血渗出压迫而出现肩部疼痛。《灵枢•经筋》:手阳明经筋“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涉及以上系列结筋病灶点,本疗法根据经筋循行分布规律,整体审视本病,辨证选取“结筋病灶点”,利用锋利身薄的长圆针,以《灵枢•官针》中的“关刺”、“恢刺”、“短刺”等解结针法,松解分离筋结点的粘连、瘢痕,解除其对经脉的卡压,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