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3

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周申才付瑶刘小年曾恺

◆周申才付瑶刘小年曾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530007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分析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在存在的问题,阐述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一条合适高职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广西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真正形成培养具有广西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满足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等,受到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积极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校企合作在实际的合作过场中,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企业的合理利益等各方面本身诉求存在客观、主观、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积极主动调查深化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和研究探索解决对策,探索一条合适广西高职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模式,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多样性和合理性,推动广西高职院校更好开展人才培养步伐,更好服务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解广西区域学校、学生、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及合作情况,课题组主要采取课题问卷调查和走访访谈、座谈等方式展开调查和研究,从近期的调查数据及笔者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访谈的情况来看,广西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有一定的基础,100%的高职院校都有过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但合作过程中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学校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本质的认识差异。从调查显示开展校企合作对学校的重要性中,非常重要占88%,对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非常愿意占77.9%,并能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是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所用,只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动力。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企业是自负盈亏单位,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首先是考虑合作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风险成本和生产成本,如吃住费用、生产效率低、废品过多、事故安全发生等问题,没有把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形成深度合作。由于广西本身处在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企业的市场活力和企业经济发展不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80.6%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企业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则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实习,缺少对企业在学生培养的内容、项目、检查与考评的总体设计,没有进行有效的实习监控。

4.政府缺乏合理有效落实校企合作政策与法规。从调查中发现,制约企业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缺少有关鼓励,没有让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获得相应的实际性利益。

5.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意识。占83%的广西高职院校都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占93%的学生认为从个人的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上渴望在校企合作中学习,得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自己的能力提升。广西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中,没有较为充裕的资金支付实习费用,企业也没有把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当成一种社会责任。

二、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广西区域本身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也造成广西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路和方法跟不上发达地区的办学思路和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本是理所当然的双赢合作模式,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常带来一些现实问题,增加了企业因学生不当操作引起的安全风险,实习期间的师生的食宿和劳动报酬问题等问题。

2.学生个性比较强,诚信缺失,造成企业人才培养成材后不能有效留住人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开展了在企业顶岗实习1年的“2+1”教学模式,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学生,但有少数学生在企业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后,还没有到毕业就于中途辞职,学生参与“2+1”教学模式班的承诺失信,造成企业人才培养成本损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从而使校企合作进入非常尴尬的局面。

3.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培养的人才不能留住,成为为人作嫁衣的尴尬。虽然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宣传自身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渠道之一,但若不能互利双赢,合作关系就很难长久保持。

三、深化高职校企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广西“工业兴桂”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和资本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实施,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正在向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快速流动,广西工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具有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学校需要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推动广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为此,就有深化校企合作基础和条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加快与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和互相深度理解人才培养认识。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上去认识人才培养对于学校、企业、国家重要性,人才的培养不单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更是企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事情。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上面进行培养人才,紧扣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技能、职业素养等发面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达到为广西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社会公民。

(1)建立和完善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合作操作制度。解决项目资金、教师带队实习等的工作量核算,以及实习师生的意外伤害保险和报酬制度等。参与企业开展应用型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及奖励措施,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实习指导、实践讲座、职业素养培养、举行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措施,进一步在过程中把握学生实习的动态、跟踪学生成长与进步。

(2)校企双方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既有硬件的购买,也要有软件的维护与拓展,从而使双方在执行过程中能从容办事,促进合作的良性发展。从学校方来说,除了花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扩建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还更要在更新配套软件、人员维护、资产折旧等问题上下工夫。从企业方来说,虽然要为实习师生支付报酬,增加生产风险、管理成本,但因为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有效利用了学校资源,学生一毕业就能立马上岗,节省了培训成本,扩大社会效益和社会声誉。

2.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实习期间过程指导。

(1)加强做好上岗前的职业认知培训和教育。教育学生理解企业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管理规定,适应工作岗位和对企业的熟悉与认可,从学校学习管理转变到企业工作管理,提高学生工作的思想状态和思想稳定。

(2)跟进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教育管理。学校派出教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密切联系,全过程全方位地跟踪管理和考察,及时将学生的信息和情况进行沟通与反馈,及时化解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帮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的过程学做事,促使学生在岗位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履行好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达到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共建和共赢的良性发展。

3.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塑造企业在政府、社会中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

(1)以企业发展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重要战略,既要重视高级管理人才,也要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从调查参与合作企业的情况表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科研技术等硬软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2)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倍增企业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企业与学校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既承担社会责任的培训和宣传,同时也加强企业本身的无声广告宣传,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广西的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尝试了“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引企入校”、“2+1教学”、工学结合与场中校、校中场等多种校企合作,并形成长效机制。

4.加快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

(1)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有效开展。政策法规要明确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也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在该项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及作用。尤其是各级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校企合作,规划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发展,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任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主导,从而出台制定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优先录用毕业生等。同时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立法,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条例,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要求企业必须要担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社会角色,保障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深度合作,从而达到全社会关心人才培养、参与人才培养、造就人才成长的社会人才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政府统筹搭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政府要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出发,统筹区域内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指导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构建政府规划、企业和学校参与、学生执行、学校家长监督等5方共同合心合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长效机制。

总之,随着广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广西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是广西经济社发展必然产物,是广西职业教育与广西人才市场对接,是与广西经济有效接轨,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有效途径,为广西区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长春《校企合作培养文秘人才的路径》.《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6月,第30卷,第3期。

[2]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4期。

[3]杨波《校企合作中学生全程式教育管理问题研究》.《辽宁高职学报》,第15卷,第11期。

[4]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职教中心职教研究》,2008年3月。

[5]彭四平《校企合作:企业的社会责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周申才(1978.1—),男,瑶族,广西平乐县人,研究生学历,学士,讲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写作。

付瑶,女,硕士,副教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

刘小年,女,学士,副教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

曾恺,女,学士,讲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