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报时政新闻如何提高“吸睛指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企业报时政新闻如何提高“吸睛指数”

柳智青

吉林油田新闻中心记者部吉林省138000

摘要:企业报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报普遍存在着稿件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特别是时政新闻,作为企业报的“重头戏”问题更加突出。大多数时政新闻稿件“面目”死板、空洞乏味,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传媒作用也大打折扣。因此,寻找途径,提高企业报时政新闻“吸睛指数”,对于发挥企业报舆论导向作用、实现企业新闻价值最大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报时政新闻新闻效应

时政新闻是企业报理所当然的主角,始终占据着企业报的头版。它的好坏美丑,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企业报的第一印象,代表着企业报的水平和品位。然而企业报的时政新闻绝大多数居高临下、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的。如何提高企业报时政新闻的“吸睛指数”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贴近性上多下功夫,创新理念写要闻,贴近群众改文风,努力让时政新闻老百姓喜闻乐见,切实达到凝心聚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的目的。

时政新闻为何不受读者欢迎?一是可读性差,二是同质化。时政新闻本身存在容易枯燥、干瘪、生硬、索然无味的问题,相对于社会新闻多渠道的来源,时政新闻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多“同一”,不是会议材料,就是领导讲话稿,或者是各部门各单位的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等。记者写出的稿件几乎千人一面。

时政新闻要提高“吸睛指数”,首先要领导重视起来。企业报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稿件的写法往往直接受到企业领导的喜好、观念所左右。企业报的时政新闻由于"规定动作"比较多,要闻写作改革遇到的阻力最大。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闻稿件所有的“小动作”都会被“一言否决”。所以,时政新闻要改革要创新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要求,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作出明确规定。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用报道,报道的篇幅多大,要在征得上级同意和支持的前提下,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记者写稿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参照,才能打开要闻创新搞活的新天地。

时政新闻要提高“吸睛指数”,要让要闻稿件短下来。很多时候要闻写作比较保守,生怕落下了材料里某些意见得罪某些部门、某些领导,稿件长文多、短文少,长句多、短句少,呆板的多、生动的少。这样的稿子很难不让人一见生厌。因为长篇会议报道,读者是不愿意耗费大量时间去看的,如果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选择读者特别关注的内容来刊登,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如有些会议报道,譬如两会,我们也可以尽量写短文让读者一目了然,采取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化整为零的报道方案,以往都要用大篇幅写会议消息,每次会议消息要占三分之二个版面。而去年会议消息只写了1500字,并在其他版面多角度对报告进行解读。这样既成功报道了会议内容,读者又愿意看,达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时政新闻要提高“吸睛指数”,要让要闻稿件活起来。“文因载道而著,道凭文新而彰”。在文风改进上,从标题抓起,从消息抓起,从稿件写法抓起,突出语言创新,多用口语、短句。时政新闻是党报不可或缺的新闻资源,无论是领导活动新闻还是会议报道,里面的鲜活成分很多。一定要学会从领导活动和会议中抓新闻,找素材,把时政新闻写精写活,写出个性,要尽量精简程序性报道,突出和百姓关系密切,有新意,有价值的内容,不断增强时政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比如“某某企业召开某某会议”这样的标题让人看起来就厌倦,不如直奔会议主题,这样起标题会更吸引读者关注。再如,某记者跟随某集团公司某领导到某采油队调研,按照常规,这样的要闻一定会写成某领导到某某队调研之类的报道,但该记者站在读者立场,从中挖掘到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将某某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在读者面前,写了这有一则题为“弯腰拾起一片文明”的通讯,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当然,有些会议本身价值不大,记者就应该大胆“舍本逐末”,把具有新闻价值的“黄金”挖出来,使会议中的发言等“死”材料变活,使要闻起死回生。

参考文献:

薛国林.当代新闻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全能记者必备.宋铁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