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董艳玲

江苏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董艳玲

毕业五年多了,我从一毕业时被别人从成为新老师,到现在,我已经是很多新教师眼中名副其实的老教师了。和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相较,在经验和资历等方面没有多少可比性,但工作至今,也有些心得体会,下面就本人教学经历,谈一些鄙薄的看法。

刚毕业,就赶上了“新课改”。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学习了十几年的我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这个新观念。说句老实话,原有的教育体制的确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成长有些负面影响,总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使很多学生步入了高分低能的行列,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在逐步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残酷的竞争中被扼杀。自己也可以说是对“新课改”充满了憧憬。

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从教师开始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提出、解决、总结的过程中来;并且从评价机制上改变了用成绩来衡量一切的标准,而是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结合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

新理念的出现必然会为中国的教育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中国的教育开启新的乐章,为中国的孩子带来新的课堂氛围。“新课改”让在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下学习了十几年的现在已经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为之振奋。我对自己说:“一定要让‘新课改’的理念在我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让我的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尽早地在‘新课改’下健康地学习成长。”为此,我们也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心得。现在我每带一个新的班级,都会用几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新课改”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课堂不是老师满堂灌了,是你们自己学习了。让学生意识到,上课真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为老师解决问题。每次都会让学生们喊这样一句话:“我的课堂,我做主。”说一千道一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加之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更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语言的魅力,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受到传统教育制度影响更多的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成为主动学习者,实现这个质的转变,的确有难度,所以除了前几节课的动员讲解,在接下来的每节课上都得努力,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真正活跃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让学生做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我有以下几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总结出的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加以适当的肯定,找出他的答案中值得认可的要点进行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的优点与不足。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很敏感,如果当面指责其答案错误,加以批评,其结果很可能是这个学期这位学生都不可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所以这一点至关重要,当然,在与学生彼此能达成默契后,这样的迁就无须时刻存在了。记住:一个学生的自信要培养起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但要是打击他们使他们丧失自信,却很容易。当然那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成长有负面影响;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消除师生间的距离

首先上课时要找到与学生的共通点,要面带微笑,上课时可以穿插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或者讲解当时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些事情,让学生感觉到我与他们之间的共通处,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其次,在课堂上要大胆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错了,也要鼓励他们有站起来的勇气。当然,如果学生的回答与题目完全不找边际,也要适当的批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一味的只鼓励,不打击。

在课余时间找一些学生谈话,进行近距离沟通。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找学生帮你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进行闲聊,这样,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在比较自然地情况下,学生往往比较不容易紧张,比较容易说实话。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周记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还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的评语后面加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自然不那么拘谨。

三、培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一点上,有的老师是找班上比较活跃开朗的学生和班干,进行课后“培训”,让这些学生进一步认识“新课改”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接受并贯彻到课堂上,也可以影响身边不积极的同学。我一般比较喜欢找课堂上比较喜欢说话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他回答正确,我就使劲鼓励,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并且让他们意识到,人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说出来,你怎么真的自己的想法合理不合理呢?

我这种方法就是调动大家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让他们首先要愿意说话,其次才能帮他们判定他们说的合理不合理。还可以与他们立下军令状:每人每节课至少主动站起来一次,在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成为率先活跃于课堂的因子。事实证明:有了这些催化剂,绝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参与竞争

所谓“竞争”机制,就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危机意识,让他们渴望参与,渴望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我的课上,我明确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主动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次数不得少于20次,否则平时分不及格。事实证明这种带有功利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很多学生一学期站起的次数远远超出我所要求达到的。

五、变换教学模式

就语文学科而言,很多老师上课的模式很单一,一般都是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然后介绍作者,然后看书概括大意,概括主题……。我们不妨寓教于乐,设计精彩的导语,分组讨论,辩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热情。让他们主动设计问题,主动站起来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共同探讨问题的课堂了,我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把讨论的问题限定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部分。

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成长期,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些能力。比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打击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主动承担后果的能力,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交流,如何跟父母交流。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课堂要自己来掌握。

“新课改”,让学生得到的是素质上的全面的发展,这样的学生,就不是单纯的学习的机器了。素质教育不仅教会他们学习,还教会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真正做到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