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58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许红伟胡松华隋丹樊春曼刘松宇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5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5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53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1.4%。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是严重的急危重症[1],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转危为安、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是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59岁,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冠心病40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3例,高心病10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了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采取了心电监护、吸氧等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结果

5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5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53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1.4%。

2护理

2.1一般护理

⑴协助患者采取坐位、半坐位或端坐卧位,使患者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⑵保持病人皮肤、床铺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柔软,定时更换体位,按摩皮肤受压处,加强对水肿部位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破损,预防褥疮的发生。⑶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按时帮助病人翻身叩背,利于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的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秒,用力将痰咳出,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及盖被,避免受凉、戒烟等。⑷休息休息对心力衰竭病人尤为重要,轻度心力衰竭的病人通过休息便可达到控制心衰的目的,反之可加重心衰。休息可使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减轻,心率减慢,降低心脏耗氧量。除体力上充分休息外,精神上也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免间接的加重心脏负担,如病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可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失眠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以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2.2持续氧气吸入的护理

急性左心衰时肺淤血,患者耗氧量增加,而粘膜充血、水肿,又使气体交换障碍,所以要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较比导管吸氧效果好,用35%乙醇湿化氧气,从而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衰症状,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高低,调整氧流量,交代用氧的注意事项,做好安全用氧指导,以免用氧不当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2.3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⑴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注意询问和倾听病人的不适主诉,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视物模糊时可能是中毒反应,应及时告诉医师;注意观察心电图情况,当病人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指导病人在服用洋地黄制剂前应先测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从规则变为不齐或从不齐变为规则,应暂停用药。⑵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⑶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硝普钠为最常用的静脉制剂,遇光易破坏,应用时用避光纸包裹,其扩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静注2~3min即可发挥作用,嘱患者不能自行调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慢速度开始应用;嘱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防低血压而晕倒。

2.4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包括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2]。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3],所以,要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努力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稳定思想情绪,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

2.5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食低钠、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低热量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对食欲差的病人则需鼓励病人进食,每日饮水量不宜超过600~800ml。指导卧床病人每2小时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病人心力衰竭的好转,心功能逐渐改善,视病人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量不易增加过快,过大,以活动时不出现心慌、气促为宜。心力衰竭病人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要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发病的诱因。

3体会

A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对心衰患者不仅要加强护理,掌握心衰的临床特点,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且要防止和消除AHF的诱因,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护士不仅要不断完善专科知识,还须做到责任到人,护理到位,才能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心衰患者的救治,离不开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加强用药后的监测更是本组病例护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9

[2]周美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3,22(5):208

[3]何守迪,孙淑芳.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诱因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