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在“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项目化教学在“药学服务技术”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黄晓峰刘红煜杨松岭殷作群王贵霞孙红孙妍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黄晓峰刘红煜杨松岭殷作群王贵霞孙红孙妍

摘要:为适应现代药学模式的转变,培养高质量药学服务人才,笔者所在院校《药学服务》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项目设置及教学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药学服务;改革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社会药房、药店迅速增多,现代药学模式也由原来的“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药学服务其含义是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提供恰当的药物治疗,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达到最佳的效果。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药学服务必将成为今后药学发展主要方向。当前,国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极为严重,药源性疾病和死亡已经成为一个棘手和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是急需发展药学服务的根本原因。社会对能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但缺乏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一直困扰我国药学服务工作开展[1]。如何培养高质量药学服务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药学服务的需要,是目前高职药学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院生物制药系从2012年开始,对大二在校生设置了药学服务技术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课程组尝试项目化教学方法。高职课程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法因其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操作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为进入工作岗位前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一、课程设置

本课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药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开发。通过对药学岗位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跟踪往届毕业生就业结果,结合我系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药学服务技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常见疾病的问病荐药、处方分析与调配、合理用药指导等基层药学服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合理用药、指导用药的原则和能力,为公众用药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提供服务。本课程选择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的第四学期开设能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通过教学各环节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潜能[3]。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药学服务技术》课程是在前期《医学基础》、《实用药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为学习《药学服务技术》奠定了基础。同学期开设课程有《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实务》等。为学生后续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整个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课程为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须从适应岗位能力要求出发,在构建课程结构域教学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理论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药学服务与咨询、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常见中毒物质及其中毒的解救、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等八大教学项目。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重点突出药学服务岗位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为后续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教学采用通过模拟药房,突出技能实训,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项目设置

教学项目是在教学情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训锻炼来完成。药学服务对应岗位主要有药剂调配员、药店营业员、医院药师等,对应的教学情境设置有处方调配、常见疾病的问病荐药、药学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等。

如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项目中包涵的任务有“处方认知”、“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和“处方分析”。需要学生掌握处方书写与格式审查,根据诊断分析处方合理性及正确调配处方的能力。在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项目中包涵“小儿用药指导”、“老年人用药指导”、“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指导”“肝肾功能不健全患者用药指导”。学生需对不同人群生理生化功能了解,对常见用药熟悉其代谢规律。

四、教学实施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借鉴了CEB模式(能力为本式教育),通过专项练习从易到难顺序、安排教学计划,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按照药学服务岗位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多种了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学生扮演药师与患者进行的“药房小药师”情景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参观社会药房进行实战,训练和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4]。PBL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先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确定好小组内每个成员具体的任务分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

五、讨论

教学改革的难点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关键是教学理念的转变。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模式对教学资源及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而要求,教学资源需要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技能必须不断更新。建立配套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场所,为实现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提供硬件支撑。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教考分离,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结合。

笔者经过几年项目化教学活动,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活动中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吴争鸣等.培养药学服务型高职人才的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5):398.

[2]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年11期.

[3]宋卉,赖满香.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实用药学服务”课程开发[J].职教通讯,2011年第6期.

[4]于广华,常堂喜.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高职人才培养[J].药学教育,2008,24(2):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高职制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课题。课题编号:JG22012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