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

张祺玮

◇张祺玮

(营山县三元小学营山637700)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它在认识社会和自然、传播信息诸方面主观性较强。因此,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学会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对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不同学段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不同,不同的课型学习目标也不一样。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形成教育,又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策略去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问题型探究学习(更多试用于教读型教法),所谓问题型探究就是引导学生依据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阅读的一种方法。包括导、学和评价交流三个步骤。

1、导,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探究性阅读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精心确定教学目标,使目标具体化、具有针对性,做好教学问题的设计,增强目标的有效性,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

2、学,这一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潜能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语言、感知内容、感悟内涵,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做点评批注。教师则一是要适时诱导点拨,二是要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评价,探究性学习的结果不像启发式那样统一,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教师的评价不能单一,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各抒己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答案予以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对学习方法加以总结,实现语言能力的迁移。

二、自主型探究学习(适用于自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教师对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文章不预设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运用相关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必须巡回点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时指导,要求学生养成做点评、批注、拟提纲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互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整个过程中融入学法指导,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综合型探究学习,这是一种相对高层次的研究学习,其目标是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巩固综合,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致有如下一些形式:

1、综合复习。

如在组织初中毕业总复习是,引导学生把一篇鲁迅先生的课文和其他先生的相关文章和活动放在一起进行探究,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对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形成认识。通过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历程、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深刻领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崇高品质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魅力。

2、提高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如在教学诗歌和复习诗歌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意境欣赏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活动中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欣赏活动中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通过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有利于组织单元教学。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复习总结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对比,找出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该单元的学习目标,积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