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妇科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运用分析

杨玲屈亚琴通讯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225400)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入院的20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性的护理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情况及其恢复状况、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树健康心理,不仅可行,而且优质高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科临床护理;优质护理;运用

广大妇女患者在每个年龄阶层都会受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痛刺激,因此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加强优质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临床护理中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能有效的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并且提高这部分人群关于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从而实现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程度[1]。本文将通过对妇科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其重要性,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入院的20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年龄18~52岁,平均(35.2±5.4)岁,其中子宫肌瘤50例、宫外孕20例、卵巢囊肿3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年龄21~48岁,平均(34.1±5.9)岁,其中子宫肌瘤45例、宫外孕22例、卵巢囊肿3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神志不清、精神病史以及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等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基础护理上实行优质护理,并不断的对其中的服务措施进行总结和改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采用扁平化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即从原来的主要有组长、责任模糊以及低年资护士负责的小组三层级模式转变为每人包干分管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分配不同级别的护士进行管理,责任护士则通过门口挂牌服务,每月进行轮换,而责任组长则直接对重症患者进行负责,并对低年资的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2]。(2)值班制度的调整,实行18:30—22:30的本病区巡查、22:30一次日8:00本病区值班待班的方式进行骨干护士值班管理,其主要的职责在于帮助低年资的值班护士处理病区的护理问题,急危重患者、手术当日患者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让患者生理和心理得到重视,并参与到危重患者的救援中,及时处理上报病区护理的突发事件以及纠纷,排除病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排班方式的调整,责任护士持续连续性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时了解病情,有利于护患沟通并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将原来护士交接班的时间由15min增至30min,并增设相关的专栏。(4)增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大多数的妇科患者在住院的时间段内,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并且心理急躁等状况,这对于临床护理和病情康复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需要护理人员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让患者的情绪能够稳定,并告知其恢复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3](5)采取奖励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临床护理中,将其基本的护理项目和护理效果载人到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恢复情况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在每个月进行护理工作的总结,使护理的成效和护理人员的绩效相联系。(6)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让护患关系得以改善。由于妇科的患者比较多,并且病房内部的各种情况较为复杂,这就增添了该区域内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需要同患者加强沟通,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而为保持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帮助。(7)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理念的调整,并实行全新护理模式。为实现优质护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内在潜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即一位护理人员对应一位患者,使优质护理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患者身上,并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安全性和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情况及其恢复状况、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情况。其中: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拟定相关问卷,并将其发放给患者,在当前内对其进行回收,回收率为100%;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相关护士发放相关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其中总体满意率=(满意的总例数/调查的总例数)×1O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于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状况对比

通过将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状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情况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通过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人院介绍、巡视服务以及健康宣传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护士对工作满意程度的对比

将两组护士对排班、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妇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不只是对于患者的外在行为进行关注,同时需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关注,利用引导学习的方式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从而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对护理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对于改变患者对现实生活中疾病的认识以及重树信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4]。本次研究中使用扁平化责任包干的制度,使每一位护士都有固定护理的患者,从而了解到每一位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创建一对一的信任关系,改善护患的紧张关系。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能让患者更加理性的面对各种治疗。根据上文中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优质护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护理的住院时间较短,并且其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一般护理组,这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工作的安排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在将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和流程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实施后,与其相关项目的满意程度都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是还需要将基础的工作进行巩固,通过将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使护理工作能够高效的运行,以此提高护理的质量。该优质护理不仅可行,而且优质高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霞.优质护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2(9):220.

[2]朱淑萍.优质护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329-330.

[3]台随玲.优质护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121:265.

[4]王有珍.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1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