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冠心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薛金方1邓海云2

薛金方1邓海云2(1、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检验科珠海市519000;2、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心脏标志物的出现,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大多数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除了受炎症因子的调节外,还与铁蛋白、微量元素、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以及组织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标志物对冠心病的预后及分层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生物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5-0218-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公认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作为病死率极高的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目前主要依靠心电图的变化、临床症状、以及生物标志物含量的改变,因此,研发新的血清标志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辅助诊断冠心病显得格外重要,现对冠心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1铁蛋白与冠心病研究表明作为致氧化因子的铁离子,是启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报道铁代谢异常见于冠心病患者中,体内的贮存铁和游离铁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

1981年Sullivan[2]提出了铁减少有利于抵抗冠心病的发生,铁在CHD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之后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均支持铁超负荷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正相关。

铁超负荷易导致内皮功能的障碍、同时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促进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力衰竭死亡率,近年来,引起冠脉再狭窄的假说已逐渐被一些流行病学研究、离体试验及动物试验所证实,因此,血清铁蛋白已逐步成为评价心血管疾病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3]。

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在脂质中,(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在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在致氧化因素作用下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由氧化程度不同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组成,LDL中脂类过氧化物除了被完全氧化的颗粒以外,同时也可以产生轻微氧化的MM-LDL颗粒,因此按存在的氧化氧化程度可将LDL分为2种,即微氧化的LDL(MM-LDL)和广泛氧化的LDLC(Ox-LDL),MM-LDL中脂类过氧化物的分解主要处于早期阶段,apoB处于原始状态,而完全氧化的LDL已进行过广泛的脂类过氧化从而导致apoB的修饰。Ox-LDL可被巨噬细胞表面A类、B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CD68、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等识别,从而在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

4超敏肌钙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AMI是由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栓塞从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的临床过程。其本质是动脉硬化,近几年,有研究者认为,hs-cTnI除与动脉硬化有关,还与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相关。Sahatin等[5]在检测由瞬时压力试验诱导的心肌缺血引起的hs-cTnI浓度变化实验中发现,hs-cTnI的升高与核素灌注显像的心肌缺血的程度成正比例相关,除此之外,Laufer等[6]研究者对慢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并检测其外周血中的hscTnT、B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在管腔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其hs-cTnT的值分别为4.5ng/L、5.5ng/L及5.7ng/L,多支病变的患者,hs-cTnT的值为5.5ng/L,得出hs-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5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又称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主要是由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分泌,在血浆中约有70%-80%与含载脂蛋B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主要通过复合物的形式被转运至血管内膜的易损区,随即特异性地水解内膜下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子中的氧化磷脂,生成氧化型非酯化脂肪酸和促炎物质溶血磷脂胆碱,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另20%则通过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从而水解低密度脂蛋白上的氧化卵磷脂,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作用[7]。Lp-PLA2作用的双重性,很可能取决于它在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上的分布情况[8]。

在研究Lp-PLA2时,GavinJ.Blake等也选择健康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结果却发现在调整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病例组与对照组LP-PL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出LP-PLA2可能不是强的预测因子,然而此研究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女性正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而且发现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LP-PLA2水平较没有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明显降低(P=0.0001),同样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雌激素能够降低LP-PLA2水平[9-10]这可能与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再有对人群中阿司匹林及降脂药物使用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目前临床对以上生物学指标的研究不一,临床意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因为某一指标反映的生物学水平,更多的可能是反映病变的某一生理过程,因此在尚未作为金标诊断指标时,采取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并作出干预,则更显意义。

参考文献[1]杨永红.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34):1520-1522[2]张妍.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研究.硕士论文.新疆医科大学.32.2008.[3]卢征涛.冠心平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作用的研究.博士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3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