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健康宣教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有效的健康宣教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康复的影响

袁素仙魏杰英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耳鼻喉科治疗的124位突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工作模式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突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好,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P﹤O.05)。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利于患者的康复对缩短突聋患者的住院时间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的;健康教育;突聋;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228-02

临床路径是由医师、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诊断和手术做出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医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1]。对突聋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耳鼻喉科将临床路径应用在突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1月—2017年2月在选取耳鼻喉科突聋住院患者共124例,男46例,女78例;年龄19~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3)所有患者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精神意识障碍或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由经验不足,讲解能力较弱的护士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简单的随机的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由经验丰富的、讲解能力较强的护士在整体化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按临床路径为每位患者实行健康宣教,并及时处理偏差。①制定完善健康宣教路径表:在充分了解突聋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健康宣教路径表(表1)。近几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异常率高达60%,其中焦虑患者约占40%,抑郁患者约占20%[2]。焦虑是突发性耳聋患者较为常见的心理特点,每一位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而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最明显[3]。故在制定路径表格时重点提出。②健康宣教路径的实施:对住院的突聋患者由责任护士做入院评估后,纳入宣教路径管理,发放健康宣教路径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宣教路径的意义和内容,取得理解与配合,每日严格根据路径、按时间、有步骤地完成相关健康宣教内容。每完成一项内容在相应的方框内打勾,并在路径单上签名。

表1突聋患者健康宣教路径表

1.2.3方法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资料统计,由质控护士定期发放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效果评价。根据患者对突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来判断健康宣教路径实施效果。①患者对突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85%为掌握,能复述60%~85%为部分掌握,<60%为未掌握。②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评价: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分析,反馈健康宣教实施效果。③统计患者平均住院日评价宣教路径实施效果。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突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好(P<0.01),对护士的满意度高(P<0.05),住院时间短(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突聋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日比较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人员以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过程,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年轻、经验不足、讲解能力欠佳的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加之健康宣教没有严格的计划,目标不够明确患者得不到系统、全面的护理指导,因而宣教效果不佳。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护士能按照规范的医疗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管理的无序状况进行的优化、简化和增效的管理[4]。按路径宣教保证了健康宣教的连贯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度。规范了护理医疗行为,确保了护理质量,深化了整体化优质护理的内涵。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及个性化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科学地理顺了医疗护理工作程序,为患者快速完成各项检查,按路径时间安排治疗护理,成功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增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桂玲,梁燕霞等.基于电子病案系统的临床路径应用设计[J].中国病案,2012,13(2):29-30.

[2]颜剑光.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11(03):213-215.

[3]蔡晓庆.心理干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9,03(09):176-178.

[4]司凤梅,常杰.临床路径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