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育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析中职教育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徐翠珠

徐翠珠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51032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我国生产服务人员的素质,而学校是进行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学生思想状况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出通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并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形式,建立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实际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中职在校学生两千多万人。这意味着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两千多万名。如此大批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各类生产、服务、管理工作,除专业技术水平外,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我国生产服务人员的素质。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育对维持国家稳定、保证社会秩序正常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重视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觉悟,关系到个人、产业链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希望所在。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

从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现状分析,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大部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中职院校的学生部分普遍有过普通中学教育和升学考试的失败记录,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和生活的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早恋、自卑、消极、叛逆等心理问题,容易出现冲动、攀比、妒忌等不良情绪,而且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现代城市和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家庭都较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从小跟着祖父母一辈在家乡生活,成为所谓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直接和严格的管教,加上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家,从而出现这些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心灵空虚、缺乏同情心、我行我素、生活上习惯大手大脚、安逸享受,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上不思进取,眼高手低,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这些情况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第三,因为时代特征和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把学生就业率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只重视专业课,认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是重中之重,德育课程和师资配置跟不上,形式化严重。

第四,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部分学生基本没有社会阅历,部分学生从小被不良社会风气感染,在人生态度上出现信仰缺失、金钱至上、玩世不恭的不良表现。在职业规划上无法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职业理想也往往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又眼高手低。

第五,逃避现实生活的困难和压力,沉迷于网络世界,热衷在网上聊天、交友、网恋打游戏,甚至被一些色情黄色网站的不良内容所裹挟,精神世界萎缩,精神风貌萎靡。

二、影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因

1、社会价值多元化冲击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道德性格品质成型的黄金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中,任何外来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发展都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度变革,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和传统文化的冲击融合,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从以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向以金钱价值为导向倾斜,普遍价值被解构,多元价值兴起,现代社会进入“多神时代”。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学生的拜金主义、盲目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学习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2、家庭教育缺失和亲情纽带作用减弱

由于农村城市化浪潮的发展和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常态化,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外出务工经商不在身边,将教育重任推卸给上一辈和学校。同时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和教育观念的欠缺,出于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只注重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和满足,而不注意与他们的心灵沟通、亲情维系以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的传递和教育。丰富、从不匮乏物质生活条件,养成了孩子不爱吃苦,自理能力差的习惯,再加上家长自身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会给子女提供不良榜样和示范作用,产生不良影响。而因为父母沟通方式单一和思想教育方面的不作为,孩子的交流范围仅限于周围同年龄阶段的朋友,朋友的情况和自己基本一样,无人对孩子接受的错误社会价值观进行净化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孩子的叛逆思想和错误的道德观念叠加放大,潜移默化形成他们成年后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的一部分。

3、中职教育的重心偏移

社会上甚至教育界普遍把中职教育看做学生进行一线工作前的职业培养和学历跳板,过分追求学生就业率,将全部教育重心转移到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客观上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不科学,授课时只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刻板的榜样教育,缺乏对实际社会现象、具体案例的批判和剖析,在课程安排上,对德育课程设置以学时少、学分低的基础课为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够,学生认为其没有专业技能操作的学习来得重要和实用,因此并不重视。

三、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措施

1、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父母的示范作用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基础和良性补充。擅长教育的家长,会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而未成年的学生接受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上的表现,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应抓住每一次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时机,用天伦亲情感化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对孩子心理和性格成长的教育,尤其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与社区和学校保持紧密的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及学业、生活、感情的发展轨迹。另外,这也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教育,在学生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2、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德育教育

以学生容易接纳的网络为载体构建德育教育基地,抢占校园文化阵地,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组织网上服务,实施网上助学工程,将学生的勤工俭学、助学金发放、成绩查询、课外辅导、学习经验交流、就业咨询、心理辅导、生活问题调查、后勤投诉都放在网上进行,用奖学金和积分制度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与学校共同进行德育网站的搭建、维护和更新,吸取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导向,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增强网络文化阵地的凝聚力和黏性,同时通过不定期的引入名人面对面、校园音乐会、校园运动会、师生面面谈等形式,从网上活动延伸到线下活动,加强正面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递和渗透,并且实现老师与学生、名人与学生、校领导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交流。

3、建立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实际和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培养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定点单位和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实习和服务,参与扶贫和下基层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大潮中感受服务他人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的氛围。老师组织学生就社会最近发生的热门事件和各类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自主开动脑筋,联系自己从社会实践中看到和感受的方方面面,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讨论的自己的想法,互相提升。

通过实体渠道和网络平台搭建学校德育教育打分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社会服务机构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打造五级全维度德育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同学、服务社会、自爱自重。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结合,要着重注意学生的发展倾向,对学生进步和改善的地方及时进行激励。

4、引入专业师资,结合社会力量,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制

针对部分学生在生活、感情、学业中遇到问题容易产生失落、沮丧、自卑、自闭心理的情况,并结合中职学生和中职教育的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在学校建设、人才引入和课程设置上加大对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的倾斜,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加强资金投入和师资配备,引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并与社会公益组织和专业人士建立日常联系机制,与社会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借助校内教师和校外专业学者的力量开设日常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集体授课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开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

结束语:教书育人春风化雨,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是个长期积累,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进行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具备站在时代前沿的历史眼光,大胆创新,小心改进,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实行合理性的措施,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新世纪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