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丁继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丁继平

丁继平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和龙市供电公司吉林和龙1335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数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在电力管理公司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我国的供电企业中还普遍存在有系统数据不同步的情况,并使得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就要求各供电企业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电力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就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部分供电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普遍缺乏,而各个电力企业所构建的信息管理信息也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电力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资源也就难以达到同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各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发展规律进行充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效的电力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一、电力安全系统的构建目标

为了保障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就只有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来将电网、物联网、互联万以及内部办公等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使得电网运营的日常安全监管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一系列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帮助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还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目标:

①制定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工作职责,并需要对许可受理、审批以及办理等情况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为许可管理的强化以及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该电力安全管理系统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来进行建设性功能需求的及时提出,并实现许可审核管理、统计分析、预警报警功能的协调统一,并使得其许可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②在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中还需要建企业年度自查综合评价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然后充分发挥出其许可证功效。借助于和各个科室进行有效配合的模式,来进一步加强该电力企业的许可常态管理工作,并使得该电力企业的各项监管工作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在发电许可年检过程中,还需要直接纳入到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以及统计信息报送等多项内容,并保证企业始终保持有许可标准以及条件。③进一步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检查力度,然后建立许可资源管理子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档案资料室,以方便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查阅。

因此说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还需要对该企业的全周期生产模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需要将系统的设计工作围绕对设备的全周期管理来进行开展。在该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中,需要对一些存在缺陷的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完善,并需要使得电力的生产管理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在该安全管理系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该该供电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然后在遵循国家电力生产与运营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来让该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建模

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对整体模型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保障该基础数据模型的统一性。因此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建模过程中,还需要将电网资源模型以及运行逻辑模式进行有机的恒河,并将其作为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数据模型。可以说电网中的资源模型也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准确描述的唯一途径,这也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建模工作。借助于ID编码映射的模式,能够直接将电力安全管理设备形成一种静动态与空间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能够在结合EMS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快速一致的模型同步,从而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获取。此外借助于ID模型映射还能够就资产数据、财务以及物资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进行有效的交换。

在对电力安全生产业务的模型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设计人员需要对电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来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认知与了解。只有在完成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来进行该信息系统的设计,才能够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各种安全需求,并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进行逻辑构架的设计

在电力安全关系系统软件的逻辑架构进行设计时,采用的是分层架构的设计模式,其具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图

就图1进行分析,该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有应用层、组件层、系统软件层以及基础设施层四部分构成,并借助于分层构架的模式,来充分满足电力行业运行环境的需求,并具备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伸缩性以及可扩展性。该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还需要充分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编码与设计的重用性:能够使得代码的重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新项目的开发成本得到介绍,产品质量与可维护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②可分解性:在该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中,其所设计的每一个类都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扮演出一个职责明确的教学。③任务分配的独立性:在该逻辑架构中,将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了四个层次,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来掌握其中一到两个应用层的应用,便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工作职能。④可扩展性:电力企业处于一个持续发展与持续变化的状态中,因此该安全管理应用系统还需要能够有效维持系统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技术的创新,并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可扩展性。⑤组件化:设计组件化的实现,能够让各个交互接口得到更好的定义,并能够让程序员们进行独立的开发工作,从而使得该安全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⑥安全性:资金方面的事务经常性会关系到客户的个人隐私以及安全,因此说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⑦最小化网络流通量:借助于网络流通量的最小化设计,其能够有效避免传输数据不必要以及冗余等情况的发生。

(三)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设计

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其设计重点需要放在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上面,因此对于数据的储存以及传输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①进行数据储存的具体设计:在CIM模型中包含有20个逻辑包,其设备资源类的定义存在有300多种,并能够对电力系统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描述,因此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将CIM模型作为电网设备数据储存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电力公司的信息整合工作多是在国际通用的IEC61970标准来进行进行的,并多是将IEC61968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IEC61970标准叫做EMS-API系统标准,并由CIM以及GIS两部分构成。CIM主要是为了能量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逻辑框架图的提供,从而保障该管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此外CIM还具备有描绘能量管理系统中各种对象的良好性能,因此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程序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具备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也就需要将CIM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段。但是在CI某种并不具备有业务流程数据的功能,其中包含的缺陷管理数据、缺陷图片数据以及缺陷细分数据也多是借助于表格的形式来表现在Oracle数据库上面。

②接口设计:在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中,其接口需要对CIM模型、GIS系统以及普通数据库进行连接。但是在电力安全管理系统接口上还需要进行大量其它系统以及业务的集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就具备与一定的难度。应用数据总线加上适配器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具备有传递格式统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系统数据也能够进行集成的便捷性,并且能够为以后的系统扩展工作提供足够多的便利性。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系统实现的开发环境

电力安全管理系统作为WEB项目中的一种,该系统的开发是以JAVA作为基础。因此说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也需要应用到以下软件:①借助于Dreamweaver8.0软件来进行相应的网页制作,借助于Tomcat5.5作为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通过Oracle10g或者CIMserver来作为数据库系统软件,并且将EOS或者Eclipse来作为系统开发平台。

此外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配置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具体的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具备有以下具体要求:操作系统需要应用到Window2003以及以上版本,拥有2G以上的中央处理器内存,此外其硬盘空间还需要在200G以上。

(二)电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界面的实现

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为了保障该安全管理系统的职能发挥,还需要该系统界面拥有一些特点:①力求做到系统界面简洁感以及美感的统一,并使得系统界面具备有可操作性以及便捷性的特征;②在进行系统菜单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手动以及自动化两者的有机统一;③在进行登录界面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操作权限的合理添加,从而让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都只能够对自身职能范围之内的内容进行浏览以及操作;④在进行电力安全系统界面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保障系统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并使得该安全系统的界面的操作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偶有效保障企业的内部机密不被泄露,并使得该电力企业的应用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一般情况下电力安全生产系统是由十多个模块来共同组成的,其功能异常庞大,并且具备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此说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对于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需要最大可能的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在进行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它软件的长处进行充分的借鉴,并需要考虑到数据库中各项数据的可变动特征,并采取单一配置文件保存的模式,从而有效避免数据出现混乱以及丢失等情况发生。

四、测试

为了确保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借助于单元测试以及黑盒测试的模式来进行。单元测试作为规模最微小的测试,其能够对某一个功能以及代码块来进行测试,此外该测试还需要知道程序总的内部设计结构以及编码的基础知识,并需要分阶段进行。而在完成了一部分系统的功能检测之后,还需要对该代码块的逻辑正确性进行严谨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代码逻辑的正确性,并实现各种客户的具体需求。黑盒测试也被称作是功能测试,其主要是根据软件的规格来进行开发软件的有效测试,并将软件作为一个黑盒子,并在不考虑黑盒子内部的构造原理情况下来进行测试。在黑盒测试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反复测试的模式,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并需要进行必要的破坏性测试。借助于全面的测试模式能够将该系统的应用风险降到最低。

结束语:

我国的电力行业还普遍存在有生产管理模式不够统一以及开发数据不同步等现象,并直接威胁到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电力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足够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伟,路辉,张宁等.电力二次系统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6,(27):355.

[2]徐爽.电力二次系统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4,(33):98-99.

[3]游学耕.浅析分布式电力监控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2,(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