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杨耀周

杨耀周

(永年县第七中学河北永年057150)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因此,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有所发现,领略兴趣;步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吸取。我的做法是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变“陌生”为“熟悉”,帮助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学得更主动、轻松、得法。

1.3逾越障碍,巩固兴趣;设情景所激发的兴趣,有所发现、所提高的兴趣,都有一定的暂时性,如不能让学生把前面所引发的兴趣得以巩固,以前的种种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帮助学生逾越障碍,获得成功,让学生体会逾越障碍后的愉悦,是巩固兴趣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逾越障碍,有许多途径可走。好比登楼,当学生对一步登楼觉得困难时,可变成两步登楼,甚至三步。如果学生感到一步登楼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就会望而却步。而如果化一步登楼为两步、三步,那么,学生每登一步,就感到是逾越了一个障碍,就体味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于是成功、兴趣和自信又将成为新的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使之争取更大的成功。

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1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善于用自己炽热的数学情感去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饱满的激情,引发学生的情感的共鸣,适时恰当地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思维灵维而敏捷从而极有能迸发出数学创新意识的灵光。

2.2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践,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挥。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收获自己的探究成果,培养观察能力,获得探究、认知、创新的乐趣。

2.3培养数学创新观念;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是创新观念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欲望、创新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应该有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经常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给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想象,勇于求新求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

2.4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2.5倡导成功激励,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成功的机遇,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从以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切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

3.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3.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3.3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收稿日期:201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