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余兴

临湘市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3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95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均自愿接受PCI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术后情况,根据患者情绪状态分组。存在抑郁、焦虑情绪者64例纳入对照组,无抑郁、焦虑情绪者31例纳入实验组。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保持情绪稳定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预防抑郁、焦虑情绪。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不良情绪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心身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的影响,PCI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是一种有创操作,治疗费用高、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易引起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1]。本研究分析了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95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均自愿接受PCI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态。SDS评分≥53分者认为存在抑郁情绪;评分≥50分者认为存在SAS焦虑情绪。研究对象剔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视力、听力、语言功能障碍、文盲、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根据患者情绪状态分组。存在抑郁和(或)焦虑情绪者64例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49岁~72岁,平均年龄(58.53±9.21)岁;体重54kg~87kg,平均体重(64.72±11.58)kg;冠心病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7.86±1.14)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0例、高中24例、初中20例、小学8例。

无抑郁、焦虑情绪者31例纳入实验组,包括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2岁~70岁,平均年龄(59.12±7.32)岁;体重55kg~86kg,平均体重(64.78±11.22)kg;冠心病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7.14±1.65)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5例、高中15例、初中7例、小学3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冠心病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PCI治疗,术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CI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按常规操作方法对狭窄≥75%的冠状动脉行PCI和支架置入术。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d,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年以上[2]。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情况。

1.3评价指标

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SF-36调查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内容。SF-36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PSQI调查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涵盖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方面。PSQI评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4]。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比较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介入治疗使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获益,但手术创伤、手术费用、后续治疗等可触及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负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5]。抑郁、焦虑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脂质代谢紊乱、促凝物质、血栓素大量释放、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可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抑郁、焦虑情绪可加重炎症反应程度,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对心脏供血血管造成损害,不利于保证PCI治疗效果[6]。

本研究中95例冠心病PCI患者中64例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占67.37%。这一结果提示,大多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无不良情绪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有不良情绪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有不良情绪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有不良情绪者。上述结果提示,有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冠心病PC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保持情绪稳定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预防抑郁、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黄阳霞,陈小平,李润琴,等.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1~2.

[2]王海珍,江庆,伍万仕,等.负性情绪对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2):130~133.

[3]赵继胜,张永前.冠心病PCI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27(7):46~48.

[4]崔耀刚,吕小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抑郁症综合干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39~2141.

[5]李富军,李杨,王立新,等.焦虑抑郁状态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71~1173.

[6]赵福涛,徐淑敏,赵文艺,等.认知行为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3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