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对比分析

马园

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组诊断的准确率为74.3%(26/35)明显低于MRI组的94.3%(3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I期诊断准确率为58.3%明显低于MRI组的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但MRI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尤其是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骨头坏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易导致患者骨细胞或骨髓成分死亡,进而引起股骨头塌陷、变形以及功能性障碍,甚至致患者残疾。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治疗该病。研究表明,该病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晚期只能行股骨头置换术,预后差[1]。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头坏死诊断方法主要有CT检查和MRI检查两种方法。为了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比其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活动受限等。所有患者按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35例;CT组中男21,女14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1.6士7.6)岁;MRI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0.9士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CT组患者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CT/e型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检查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CT扫描仪扫面参数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20~300mA,层厚为10mm,层间距为10~13mm,对患者的股骨头进行5mm薄层或加层扫描。

1.2.2MRI组患者采用西门子牌1.5T超导MRI仪进行MRI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MRI仪的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为T1加权像,高速自旋回波为T2脂肪抑制成像,对患者的股骨头局部进行加层扫描。

1.3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2]

1.3.1股骨头坏死CT检查分期标准I期:患者的股骨头呈星芒结构增粗、变形;Ⅱ期:患者的股骨头星芒状结构消失,并出现局部囊变、骨小梁缺失以及骨硬化等征象;Ⅲ期:患者的股骨头呈出现半月征改变;Ⅳ期:患者的股骨头的关节间隙变窄、髋臼改变、关节面塌陷。

1.3.2股骨头坏死MRI检查分期标准I期:T2加权像在低信号硬化反应线的内侧形成一呈双线特征的高信号线;Ⅱ期:T1与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Ⅲ期:T1加权像出现低信号而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Ⅳ期: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塌陷变形。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检出率比较CT组诊断的准确率为74.3%(26/35)明显低于MRI组的94.3(33/35),χ2值为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股骨头坏死分期比较经手术探查,CT组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35例中I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7例、Ⅳ期2例;经CT检查,I期7例,诊断准确率为58.3%,Ⅱ期12例,诊断准确率为85.7%,Ⅲ期5例,诊断准确率为85.7%,Ⅳ期2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经手术探查,CT组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35例中9例、Ⅱ期15例、Ⅲ期8例、Ⅳ期3例;经MRI检查,I期9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Ⅱ期15例,诊断准确率为93.3%,Ⅲ期8例,诊断准确率为87.5%,Ⅳ期3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两组在I期诊断准确率比较,χ2值为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该病病程较长,病情进展较为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就医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3]。因此,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准确诊断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CT检查和MRI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两种常用方法。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连续性以及多层面等特点,可多层面连续扫描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医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像学信息,但有研究表明,CT检查用于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低于MRI,且常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4]。

MRI可任意断面成像,能提供股骨头坏死部位详尽的解剖和病变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而且能显示出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病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以及关节中存在的积液。此外,MRI应用电磁波技术作为射频脉冲,对人体危害较小[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CT组诊断的准确率及I期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MRI组。这表明,MRI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较CT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尤其是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鹤山,李子荣.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146-148.

[2]熊昆.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92-193.

[3]李广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300-301.

[4]赵国权,李永利,罗长青.股骨头坏死早期CT表现及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08,20(3):621-622.

[5]陈世净.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79,191.